线荷载的计算公式:线荷载=面荷载x长度
线荷载是力学的一种概念,建筑物原有的楼面或层面上的各种面载荷传到梁上或条形基础上,可简化为单位长度上的分布载荷,称为线荷载。
按作用面大小分类,荷载分为点荷载、线荷载和面荷载。分布在较大范围内,不能看做集中力的荷载叫分布荷载。若分布荷载可以简化为沿物体中心线分布的平行力,则称此力系为平面分布线荷载,简称线荷载。
(1)载荷计算扩展资料
根据其大小随作用点的变化况,可分为线性分布和非线性分布2种情况;按照其作用方向不同,可分为垂直于作用面的正压力和与作用面法线方向有一定夹角2种情况。
所以在加载时,只有根据模型的工作情况,正确控制面荷载的大小和作用方向,才能够描述模型的受力情况。
面荷载大小控制如前所述,面荷载可根据其大小随作用点的变化情况分为线性分布和非线性分布2种情况。
线性分布面荷载大小随作用点的变化线性分布包括2种情况:力大小不随作用点变化和力大小随作用点线变化。对于力大小不随作用点变化这种情况,只需给面荷载赋一固定值即可。
1、物体一般加速度时的动荷问题
惯性力与动静法:做加速度运动物体的惯性力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m和加速度a的乘积,方向与a相反。假想在每一具有加速度的运动质点上加上惯性力,则物体(质点系)作用的原力系与惯性力系将组成平衡力系。这样就可以把动力问题形式上作为静力学问题来处理,这就是达朗伯原理。
2、冲击问题
冲击系统能量平衡方程:
工程上采用偏于保守的能量平衡方程来近似估算被冲击物与受冲击物所受冲击载荷与冲击应力。
(2)载荷计算扩展资料
动载荷与静载荷
构件所承受的载荷由零开始缓慢地增加到某一值后,就保持不变,在加载过程中,构件内各点的加速度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认为构件自始至终处于平衡状态。这类问题称为静载荷问题。
1、联系
试验结果表明,材料在动载荷下的弹性性能基本上与静载荷下的相同,因此,只要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胡克定律仍适用于动载荷下应力、应变的计算,弹性模量也与静载荷下的数值相同。
2、区别
静载荷和动载荷对于构件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起重机中以加速度提升的绳索。当物体静止不动或以等速上升时,绳索所受拉力等于物体的重量,物体的重量对绳索为静载荷作用。但是如果绳索吊着物体以加速度上升,绳索就要受到较大的拉力。这时物体的重力便引起了动载荷作用。
集中线荷载荷载的组成。
集中线荷载=永久荷载(钢筋砼自重)×分项系数+施工均布活荷载×分项系数
钢筋砼自重=梁的截面积(m*m)×25KN/m*m*m(25KN/m*m*m为钢筋砼比重换算成KN/m*m*m为单位,在计算集中线荷载时钢筋砼比重取值为25KN/m*m*m。)
施工均布活荷载=梁宽m×3KN/m*m
分项系数: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施工均布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
例:梁高1600,梁宽400
1.2×1.6×0.40×25+1.4 x 0.40×3=20.88大于20 。要进行专项专家论证。
施工总荷载用于板荷载计算,原理同上。
(3)载荷计算扩展资料:
由于直接作用或者间接作用于结构上,在结构内部产生内力(如轴力,弯矩,剪力,扭矩等)和变形(如转角,裂缝),被称作为“结构效应”,也就是我们说的作用。当作用为直接作用时,其效应也称之为“荷载效应”,也即是所说的荷载。
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不同荷载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
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
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
对偶然荷载应按建筑结构使用的特点确定其代表值。
荷载分项系数是设计计算中反映荷载不确定性并与结构可靠度的分项系数。荷载分项系数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应取1.0,对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应取0.9。
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一般情况应取1.4。 但对于标准值大于4KN/㎡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应取1.3。
线荷载:20*0.04*5=4KN/M 总荷载:20*0.04*5*4=16KN 面荷载:20*0.04=0.8KN/M2
C=(60nL/10^6)开ε次方再乘以P
C——动载荷
n——每分钟多少转
L——基本额定寿命
P——动载荷
ε——球轴承取3;滚子轴承取10/3
计算方法抄
运用均布载荷计算弯矩的公式可以简单认为M=(q*x^2)/2,x是均布载荷的长度。
其来历是:q*x是作用在结构上的合力F,单位为N,合力的作用点位于载荷作用的中点,故F的力臂为x/2米,从而弯矩M=(q*x^2)/2。
算出了弯矩就可以算出相应的变形等。
线荷载来是面荷载乘以长度
面荷载是源容重乘以厚度
点荷载应该是集中荷载,是线荷载乘以作用的长度。
可以按以下方式理解:
容重是按立方计算,比如单位是kN/m3(千牛每立方),乘以厚度或长度(单位米),约掉分母中的一个m变成kN/m2(千牛每平方)这是面荷载;再乘以面荷载作用的长度(单位米),约掉分母中的一个m变成kN/m(千牛每米)这是线荷载;再乘以线荷载作用的长度(单位米),约掉分母中的一个m变成kN(千牛)这是集中荷载,兄弟,刚毕业的学生吧?做结构的?
一个字一个字打得,希望有帮到你,给个最佳吧!
.1.
齿轮传动的载荷计算
(1)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圆周力:
径向力:
法向力:
o
d1——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mm
o
α——分度圆压力角
o
T1——小齿轮传递的名义转矩
(N.m)
o
P1为小齿轮所传递的功率(KW)
o
n1为小齿轮转速(rpm)
作用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主动轮上的圆周力是阻力,其方向与它的回转方向相反;从动轮上的圆周力是驱动力,其方向与它的回转方向相同;两轮所受的径向力分别指向各自的轮心。齿面上的总法向力方向则为啮合点的法向方向,对于渐开线齿廓即为通过啮合点与基圆相切的啮合线方向。
(2)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圆周力:
径向力:
轴向力:
法向力:
•
αt——端面分度圆压力角;
•
αn——法向分度圆压力角;
•
β——分度圆螺旋角;
•
βt——基圆螺旋角。
(3)
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法向力Fn集中作用在齿宽节线中点处,则Fn可分解为互相垂直的三个分力。
圆周力:
径向力:
轴向力:
dm1——小齿轮齿宽中点分度圆直径mm;δ1——小锥齿轮分度圆锥角
圆周力和径向力的方向判别与直齿圆柱齿轮判别方法相同,轴向力方向分别指向各自的大端。由于锥齿轮传动两轴的空间交角为90°,因此存在以下关系:
;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
(4)
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
齿轮承受载荷常表现为其传递的力矩或圆周力。由上述力的分析计算所得出的圆周力为齿轮传动的名义圆周力。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齿轮实际承受的圆周力要大于名义圆周力。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际圆周力Ftc为:
Ftc也称为计算载荷。
1)KA——使用系数。2)KV——动载系数。3)
KHα和KFα——齿间载荷分配系数。4)
KHβ和KFβ——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2.
齿轮传动应力分析
齿轮传动工作过程中,相啮合的轮齿受到法向力Fn的作用,主要产生两种应力:齿面接触应力和齿根弯曲应力。
(1)
齿面接触应力σH
齿轮传动工作中,渐开线齿面理论上为线接触,考虑齿轮的弹性变形,实际上为很小的面接触。在接触面上,产生齿面接触应力。对于相啮合齿轮上的一对特定轮齿,工作齿廓上的各对应接触部位仅仅在接触的瞬间产生接触应力,过此瞬间脱离接触之后,该部位的接触应力随即消失。因此,不论轮齿承受稳定载荷或不稳定载荷,传动运动方式如何,齿面接触应力总是按脉动循环变化的变应力。
齿面接触应力的数值,与载荷大小、接触点的变形、材料性能等因素有关,可按弹性力学理论和轮齿表面的具体情况予以确定;齿面接触应力的变化次数,与齿轮的预期工作寿命及转速等因素有关。
(2)
齿根弯曲应力σF
齿轮传动工作中,相啮合的两齿轮的载荷,主要作用在啮合的轮齿上。相对于刚度很大的轮缘,轮齿可以看作为宽度是齿宽b的悬臂梁。受法向力Fn后,齿根处所受应力最大。
与接触应力同样的分析可知,不论齿轮所受的载荷稳定与否,齿根弯曲应力均为变应力;但对单向工作的齿轮传动,弯曲应力可能是脉动循环变应力,也可能是对称循环变应力;对于频繁双向工作或摆动的齿轮传动,弯曲应力则按对称循环变应力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