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工商银行:获准发行不超110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工商银行(601398)3月6日晚公告,公司获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1100亿元人民币二级资本债券。
工商银行(601398)3月6日晚公告,公司已收到《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工商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券的批复》和《中国人民银行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获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1100亿元人民币二级资本债券。
附公告全文:
【相关报道】
2月26日晚间,兴业银行公告称,董事会已同意公司在2021年6月底前在境内外分次分期发行不超过等值于人民币2000亿元的金融债券,债券期限不超过10年,此举意味着2019年开年以来进行资本补血的银行队伍中再添一员。
进入2019年来,已有不少银行相继公布了资本补充计划,在资产规模平稳增长的同时,对多数银行而言,资本充足压力仍长期存在。
事实上,自去年起,商业银行就通过可转债、二级债等工具轮番“补血”,不过去年资本补充压力主要来自监管方面。2018年是《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亦是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的“终考年”。根据过渡期内的监管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应分别达到11.5%、9.5%和8.5%,其他银行则分别达到10.5%、8.5%和7.5%。
据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8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20%、11.58%、11.03%,均符合监管要求。不过2019年以来,银行资本短缺问题仍存,尤其是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压力较大。温彬此前曾对第一财经表示,“尽管目前银行的资本水平均达到监管要求,但上市银行以及非上市银行都面临着比较大的补充资本压力。”
今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稳健发展能力“陀螺”评价蓝皮书》也提到,近年来商业银行的资本增速趋降。资本增速的下降反映出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外源融资能力有所下降,再加上资本市场整体低迷,银行通过可转债、IPO和增发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空间相对有限。
随着资管新规等监管规定实施,表外业务逐步回归表内,导致资本金消耗加速;而另一边,理财子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子公司的成立,亦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资本金,如此看来,银行通过多渠道补充资本有其应有之义。
那么如何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从计算公式上看,要么是减少风险资产,要么增加资本。减少风险资产往往意味着缩减资产规模或者投资风险计提较少的资产,但这些措施会影响银行营收和利润,而利润的减少会影响银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从而影响银行资本的增加。
因此,大多银行会选择直接增加资本来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增加资本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内生性资本补充方法,即增加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二是外源式资本补充方法,即通过上市、定增、发行优先股、发行二级债等方式。
与此同时,为了帮助商业银行进行资本补充,监管在政策上支持和鼓励其在资本补充渠道上进行创新,比如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券、含定期转股条款资本债券等。中国银行就于1月25日发行了400亿元的永续债,后续永续债的提速发行亦可期。
不过,资本补充对于银行而言是一项常规工作。“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造就了其资本金压力的一直存在,比如业务拓展、银行自身规模扩张等都会消耗一定的资本,因此每隔一段时间,银行就要进行资本金补充,为接下来的发展或是资产配置夯实基础。” 江浙一家城商行的资管副总向记者说道。
蓝皮书还提及,在公布的2018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中,核心一级资本净额排名前10名的银行分别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记者查询发现,上述十家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净额约分布在3700亿元至20301亿元之间。(来源: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DF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