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绝对指标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1、安全生产三项指标是什么?

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
安全生产三项指标是:
1、生产安全事故起数,
2、死亡人数,
3、直接经济损失。
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指工程项目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在抓生产的同时抓好安全工作。他实现了安全与生产的统一,生产和安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不能分割更不能对立起来应将安全寓于生产之中;
“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指安全生产工作是衡量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它要求对各项指标考核,评优创先时首先必须考虑安全指标的完成情况。安全指标没有实现,即使其他指标顺利完成,仍无法实现项目的最优化,安全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
“三同时”原则:基本建设项目中的职业安全、卫生技术和环境保护等措施和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法律制度的简称;
“五同时”原则:企业的生产组织及领导者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当事人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没有制订并落实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不放过。“四不放过”原则的支持依据是《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
“三个同步”原则: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深化改革、技术改造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同步实施。

2、什么是事故统计指标

事故统计指标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它是安全生产系统采集事故信息的依据,对一系列安全生活工作的合理进行起着决定性作用。 建立相对指标是科学评价事故的基础,如果事故统计分析指标体系不健全,就很难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分析预测。然而,我国目前统计报表填写不规范,事故统计报告资料不详,事故统计分析指导性差。1与此相比较而言,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早在1970年12月29日颁布《职业安全健康法》后,开始正式实施职业事故统计报告制度。该体系中的事故分析方法所采用的百万吨死亡率和百万工时死亡率,在工业发达国家得到普遍采用。本摘要将简单介绍一下国内和世界普遍采用的事故统计指标,以供读者参考。 一、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安全生产领域的事故指标体系包括五大绝对指标和四大相对指标。绝对指标又称“统计绝对数”、“数量指标”或“总量指标”,是反映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社会现象总体规模和总水平。2相对指标是质量指标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通过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而得到的,其具体数值表现为相对数,一般表现为无名数,也有用有名数表示的。3 在安全生产领域中的绝对指标涉及五大方面的内容:他们是事故起数(隐患、征候)、死亡人数、重、轻伤人数、损失工日(时)数、经济损失量等。其中,损失工日(时)数,是指被伤者丧失从事某项工作的工作时间。经济损失量是指劳动生产中发生事故所引起的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在内的一切经济损失。 而相对指标包括:1)相对人员:千人伤亡率、10万人死亡率、人均损失工日、人均损失等。2)相对劳动量:百万工日伤害频率、人均损失工日等;3)相对生产产值:亿元GDP死亡率;4)相对生产产量:煤矿行业为百万吨事故率等;交通综合:客公里、吨公里等;道路:万车率等;民航:百万次、万时率(征候)等;铁路:百万车次、万时事故率等。 二、事故频率指标和事故严重率指标 事故频率指标确定的是在一定工作人数、一定工作时间,在一定生产作业条件下,发生事故的频率,作为表征生产作业安全状况的指标。按照《企业职业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规定,我国按照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伤害频率计算事故频率。 1)千人死亡率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为千人死亡率,即: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平均职工数X1000; 2)10万人死亡率某时期内平均每10万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为10万人死亡率,即:10万人死亡率=死亡人数/平均职工数X 100000; 3)千人负伤率 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一千职工中发生伤亡事故的人次, 即:千人负伤率=本时期内工伤事故人次/本时期内在册职工人数x 1000; 4)千人重伤率 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为千人重伤率,即:千人重伤率=重伤人数/平局职工数 x 1000; 5)亿元GDP死亡率表示某时期(年、季、月)内,平均创造一亿元GDP因工伤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 6)亿元GDP伤害频率表示某时期(年、季、月)内,平均创造一亿元GDP因工伤事故造成的伤害(重、轻伤)人数。 7)千人经济损失率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的伤亡事故的经济损失。 8)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一定时期内平均创造百万元产值伴随的伤亡事故经济损失。 9)亿元GDP损失率一定时期内平均创造一亿元GDP伴随的伤亡事故经济损失。 伤亡事故严重率是描述工伤事故中人身遭受伤亡严重程度的指标。在伤亡事故统计中按因受伤害而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来衡量伤害的严重程度。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按因受伤不能工作而损失劳动日天数计算。按照《企业职业伤亡事故分类》的规定,按伤害严重率、伤害平均严重率及按产品产量计算死亡率等指标计算事故严重率。具体指标如下: 1) 伤害严重率表示某时期内,每100万工时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数,即:伤害严重率=损失工作日数/实际总工时数X106 2) 伤害平均严重率表示每人次受伤害的平均损失工作日数,以说明伤害的严重程度,即:伤害平均严重率=总损失工作日/伤害人次数 3) 人均损失工日一定时期内职工人均损失程度,即:人均损失工日=本时期内因工伤之事故歇工日数/本时期内工伤事故人数 4) 产品产量死亡率 即采用在一定数量的实物生产中发生的死亡事故人数计算出平均死亡率。不同行业有所不同,常用的有百万吨煤死亡率、万吨钢死亡率、万辆汽车死亡率等,即:产品产量死亡率=年事故死亡人数/年生产的实物量 三、国外重要的事故统计指标 英国、法国、加拿大等27个国家常使用千人负伤率作为事故频率统计指标,而德国、意大利、瑞士、荷兰等国则按300个工作日为一个工人数计算。除了用“人/人模式”作为事故的最基本统计指标外,一些国家还常用如下指标: 1)百万工时伤害频率(失时工伤率lost time injury frequency rate)表示某时期(年、季、月)内,平均每百万工时内,因工伤事故造成的伤害导致的损失工时数。 百万工时伤害率=工伤损失工日(时)数/实际总工日(时)X106 实际总工时=统计时期内平均职工人数X该时期内实际工作天数X8 2)FAFR(亿时死亡率, Fatality Accident frequency rate)指每年108工时(一亿工时)发生的事故死亡人数。它相当于每人每年工作300天,每天工作8小时,每年4000人中有一人死亡。 3)亿客公里死亡率反映各类交通工具(道路、铁路、航运、民航)单位人员交通效率的事故死亡代价。 亿客公里死亡率=死亡人数/客公里数X108文章参考:1)《事故分析预测与事故管理》,罗云、吕海燕、白福利著,P13页2)Http:.//www.manaren.com/data/1040002483.html3)http://.baidu.com/question/40974350.html

3、安全生产三项指标是什么

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
安全生产三项指标是:
1、生产安全事故起数,
2、死亡人数,
3、直接经济损失。
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指工程项目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在抓生产的同时抓好安全工作。他实现了安全与生产的统一,生产和安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不能分割更不能对立起来应将安全寓于生产之中;
“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指安全生产工作是衡量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它要求对各项指标考核,评优创先时首先必须考虑安全指标的完成情况。安全指标没有实现,即使其他指标顺利完成,仍无法实现项目的最优化,安全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
“三同时”原则:基本建设项目中的职业安全、卫生技术和环境保护等措施和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法律制度的简称;
“五同时”原则:企业的生产组织及领导者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当事人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没有制订并落实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不放过。“四不放过”原则的支持依据是《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
“三个同步”原则: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深化改革、技术改造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同步实施。

4、什么叫安全生产指标体系

仅供参考
安全生产指标体系,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安全生产指标体系就是把安全生产纳入国家和地方、行业发展规划。做到有指标、有项目、有资金、有措施、有支撑体系。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中,设置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并与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一起纳入统计指标体系。各地分解落实,并从实际出发,明确更为具体完善的安全指标,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刚性、量化的安全生产规划指标,安全生产责任的考核一直缺乏操作性,使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多停留在定性衡量和形式考核的层面上。一些地方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重经济、轻安全的倾向。建立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体系是促进各级政府和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需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增长性指标,如经济增长速度、利润、GDP等。一类是控制性指标,如人口增长率、案件发生率等。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属于后者。
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就要科学制定安全生产规划目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体系,通过层层分解和落实省、市、县、乡政府和企业,评价政绩、业绩,加强考核奖惩,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安全生产规划指标所需统计数据均有稳定的统计渠道和可靠的数据来源。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死亡人数等均可按照安全生产统计制度,从各级政府安监部门的统计汇总数据中采集。国内生产总值、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等,均可以通过各级政府统计部门的公告中采集。因此,指标具有科学性、操作性。
安全生产指标体系,还是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推动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在企业自身努力的同时,通过严格的监管、有效的指导和有力的社会监督,推动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到位。一是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履职尽责情况的监督。严格高危行业各类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资质管理,煤矿矿长等经培训持证上岗。指导督促各类企业建立健全以第一责任人为中枢的安全责任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把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所属厂矿和车间(区队),班组、岗位,落实到人头。二是指导各类企业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指导督促企业健全、落实规章制度,做好隐患排查整改和职业健康等工作,认真执行新建和改扩建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和监控,推动企业安全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5、安全生产经济指标是什么?

安全生产指标是安全生产状况的定量反映,利用安全生产指标进行安全生产的定量管理,是安全生产科学管理的要求和体现。安全生产经济指标是反映安全经济规律和状况的重要分析方法。
安全生产经济指标包括:安全投入指标、安全产出指标和安全效益指标等。
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
“安全生产”这个概念,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方法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就是说,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设备设施免受损坏、环境的免受破坏的一切行为。
安全生产是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其宗旨是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搞好安全工作,改善劳动条件,可以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减少职工伤亡,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损失;减少财产损失,可以增加企业效益,无疑会促进生产的发展;而生产必须安全,则是因为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没有安全就无法生产。

6、安全生产指标具有什么作用

企业做安全知生产标准化的好处:
(一)能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定明确要求,要严格企业安全管理,全面开展安全达标。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主体,要通过加强企业每个岗位和环节的安全生道产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二)能够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长效制度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涵盖了增强人员安全素质、提高装备设施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强化岗位责任落实等各个方面,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有内利于全面促进企业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三)能够加强安全监管
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考评,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等级,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各地区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和不同安全生产水平的企业数量,为加强安全监管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
(四)能够有效防范事故发生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能够进一步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提高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促进现场容各类隐患的排查治理,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事故发生,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7、目前我国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主要有哪4类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主要由事故死亡人数总量控制指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重大和特大知事故起数控制考核指标4类、26个具体指标构成。
1、总量控制指标是事故总死亡人数。
2、绝道对指标包括了工矿商贸企业(煤矿、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等)、道路交通、火灾、水上交通、铁路、农机和渔业死亡人数7项。
3、相对指标包括了亿元专GDP死亡率、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水上交通百万吨吞吐量死属亡率、铁路交通百万公里死亡率、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8项。
4、重特大事故起数控制指标分为一次死亡3~9人和10人以上两项指标。

8、安全生产指标怎么写

复制的,这个可以吗

辽宁省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软件
下面分七个方面向大家综合介绍一下这套指标体系及其应用软件。

一、指标体系的设计目的和指导思想

企业的发展要靠两个轮子,一个是“管理科学”,一个是“技术进步”,我国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进行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也体现了这两个宗旨,企业只有遵循这两个原则,才能取得最好的经营成果和树立最佳的企业形象,企业才能有发展后劲。

这套评价体系力求全面考核企业的“管理科学”,和“技术进步”程度,并力求对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考核企业经营成果的指标体系进行改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执行国家下达的总产值指标,这就决定了企业必然要把总产值最大化作为生产经营的主要目标,这样就造成了企业只讲产值、不讲效益;只抓生产、不抓销售;只重投入、不重挖潜。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1983年,国家曾制定过工业企业16项经济效益指标,1992年又制订了6项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这在当时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1993年,国家改革了财务会计制度,颁布实施了《财务通则》和《会计准则》,出台了新税制,同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也正在逐步展开。这些重大举措使得企业的统计指标、财务指标、产权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使原来政府考核企业经营成果的指标体系,无论从引导企业方面,还是从评价企业方面都不再适应新的形势,迫切需要设计出新的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以加强政府对企业的宏观指导、引导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建立起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

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利益主体,企业的目标应该是通过合理经营,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不断增加企业财富,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这就是我们设计这套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

这套指标体系紧紧抓住了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的这个核心,打破了原有的指标体系不把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而是作为政府部门的基层预算单位的陈规,将考核的中心指标由资金利税率转为资产净利率,将考核重点由企业行政目标的实现程度转移到企业是否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综合素质上来。不仅考核企业即期经济效益和资金营运情况,又考虑了企业将来偿付债务情况和后续发展情况。

二、指标体系的设定及评价方法

我们将企业的价值归纳为四种能力,即获取利润的能力(获利能力),资金综合运营能力(营运能力),偿付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发展能力),并通过这些能力的达到程度来综合评价某一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

在四个能力中,获利能力是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其它三个能力的来源与归宿,在整个体系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偿债能力既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高低,又反映企业利用负债从事经营活动能力的强弱。营运能力反映了企业资金周转的快慢,是企业资金运用水平的体现。发展能力反映了企业的发展后劲,是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为了科学的标定企业所具备的四个能力,我们从企业30个财务和统计数据中,选定出12个比率来构成这一体系。

我们用资产净利率、资本金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来表述企业的获利能力。

资产净利率等于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表现了企业运用全部资本带来的收益。这个比率是评价企业获利能力的核心指标,也是整个体系的灵魂指标。

资本金利润率是税后利润总额与资本金总额的比值,反映了企业的出资者向企业投入的全部资本金的获利能力。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税后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值,即企业所得与所耗的比率,综合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投入产出关系。

三个指标,分别说明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投资者回报状况及投入产出水平,结合在一起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

我们用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来表述企业的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显示负债占全部资产的比重,既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由谁承担,又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这一比率是偿债能力的核心指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总额与流动负债总额的比值,用来评价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速动比率等于(流动资产一存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用来评价企业流动资产可以立即用于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与流动比率相比,更能反映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

这三个比率结合在一起,综合反映了企业长期、短期、即期偿债能力,对企业的经营风险做了较为完整的描述。

我们用营运资金占总资产的比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来反映企业的营运能力。

营运资金占总资产的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反映企业的营运资金是否能够维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营。这个比率是营运能力的核心指标。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销售净收入与平均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销售净收入与平均流动资产总额的比值。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企业流动资产的营运状况,我们用应收帐款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两个指标的组合来代替这个比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是销售净收入与平均应收帐款余额的比值,反映应收帐款变为现金的速度,也说明收帐效率。

存货周转率等于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值,是衡量企业存货数量是否合理以及销售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比率。

我们用全员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经济效益以及净资产增长率来反映企业的发展能力。

全员劳动生产率是一定时期工业增加值与同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的比值,反映了企业活劳动的消耗效率。这个指标是发展能力的核心指标。

技术进步经济效益是本期增加值增长额与本期总资产增长额的比值。这个比率可以判明企业是集约型增长还是粗放型增长。

净资产增长率等于(期末净资产一期初净资产)与期初净资产的比值。这个比率反映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

这套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是对传统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取舍、综合基础上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比率分析,总分评定”。对各个比率,我们参照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和预算标准,确定了它们分别应达到的标准值,根据企业各个比率达到程度,确定这个比率的得分情况,综合得分设定为100分,分布在0—100分之间,得分越高,说明企业的经营成果越好。

为了将评价结果直观化,使非专业人员更易于理解、接受这样的评价结果,我们这套体系除采用总分评定法外,还采用了雷达图、直方图法和文字诊断的方法。这样更适用于政府部门进行宏观政策分析和企业的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自我评价。

三、指标体系的几个突破点

从技术上看,这套指标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突破点:一是这套体系摆脱了以资金利税率为核心的传统的考评企业模式的约束,不再服务于对企业进行检查评比和施加行政干预的目的,而是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应具有的行为导向、基本素质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

之所以选用资产净利率为核心指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必然要求。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总价值的公式,企业的总价值与企业每年所获净利润成正比,因而它是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首要条件。

二是博采众家之长,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分析方法上,继承了国际上惯用的比率分析法的长处;在评分方法上,将功效评分与总分评定综合起来,既解决了总分评定法分数跳跃的弱点,又克服了功效计分的“比率越高越好”这一与经济学中利润最大化的概念相悖谬的弊端。

评价体系所用的比率、使用的术语、数据来源尽量采用国际通用的财务、统计指标和规范报表中的数据,以免理解上的分歧,防碍指标体系的推广。

三是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内实际与国际标准相结合,力求评价结果更能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实际情况。

《财务通则》中给定八个考核工业企业的比率,我们采用了七个,在此基础上又做了必要的补充,既符合国际惯例,又考虑了中国国情。

销售利税率,因税制改革,占税收比重最大的增值税已由价内转到价外,因而这一比率不再能反映企业通过销售业务除补偿成本与费用支出外所创造的净收益水平,因而我们未予采用。

营运资金占总资产比率,在国内尚属首次采用。这个比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释当前企业资金普遍紧张根源,并引导宏观经济部门转变思想观念。企业只有真正产生营业盈余,营运资金才会有稳定来源,才能具备正常的支付能力,如果企业不具备相应的“造血”机能,无论如何注入资金,都会无济于事,而且事与愿违,非但银行信贷安全得不到保障,企业反而背上沉重的包袱。同时,对于经济效益核算不实的企业,这个比率也是一个很好的制约。企业在利润上搞虚盈实亏,对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额的影响不大。而且企业潜亏,必然要靠借贷支撑,则营运资金数额必然下降,进而揭示了企业真实的资金营运能力。

四是较为充分地体现了“严谨”、“求实”的原则,做到了“设计有依据、数据有来源、结果有验证”。94年5月初,我们向全省大中型企业发了一套调查表,共包括7个方面,180个数据,共有1132户大中型企业填写了调查表。我们组织力量将这些数据全部录入了计算机,并进行了资料归档。这个具有18万个数据的数据库,是我们工作起步的原始数据来源。七月份,我们又将全省1357户大中型企业的统计年报全部调来,做了进一步分析研究。对一些具有明显行业特征的比率的参考值做了实际测算。8月份,我们将评价结果分送省直有关工业厅局和各市经贸委,请他们对评价结果吻合程度加以验证。从反馈结果看,除数据填报不准的企业外,评价结果与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基本吻合,证实了这套评价体系的可靠性。

四、经济综合部门和企业如何开展综合评价活动

为了更准确、方便地评价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这套评价体系相配套,我们设计了一套应用软件,企业只要定期将相关的31个数据录入计算机,即可得出企业的综合得分、评价结果、直方图、雷达图及相应的诊断结果、改进措施。

经济综合部门可定期将下属企业的经营数据上调,利用这套综合评价应用软件的综合版,方便地测算出本地区、本部门的综合评价情况,得到相应的经济分析表及相应的诊断措施。

总之,我们认为这套评价指标体系的推广,对全面提高企业素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挖掘自身潜力、实施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战略管理方面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将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

附:考核企业12项指标的测算方法、标准值及得分权数

项目测算方法标准值国际标准

得分权数

(1)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润

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0.05

0.0816

(2)资本金利润率=税后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

0.150.188

(3)成本费用利润率=税后利

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0.07

0.108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

产总额

0.30~0.600.30~0.6012

(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

1.50~2.501.50~2.506

(3)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0.08~01.500.08~1.506

(1)营运资金占总资产比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0.01~0.300.20~0.4012

(2)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净收入/固定资产净值

2.003.006

(3)流动资产周转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销售净收入/平均应收帐款余额

5.008.003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3.005.003

(1)全员劳动生产率=本期工业增加值/平均职工人数

20.0050.0010

(2)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增加值增长额/总资产增长额

0.300.405

(3)净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额/期初净资产

0.100.155

(本文选自《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软件》一文)

与安全生产绝对指标相关的资料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安全生产

我国安全生产的总方针

2021-1-3 18:57:19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奖惩措施

2021-1-3 18:57:2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