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商务部:上诉机构“停摆”让WTO遭受成立以来最沉重打击】12月9日举行的世贸组织(WTO)总理事会会议上,关于上诉机构运作的决议草案,由于美国一票否决而没有通过。12月10日,世贸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由于改进上诉机构的草案并未通过,上诉机构将于11日正式“停摆”。(环球网)
12月9日举行的世贸组织(WTO)总理事会会议上,关于上诉机构运作的决议草案,由于美国一票否决而没有通过。12月10日,世贸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由于改进上诉机构的草案并未通过,上诉机构将于11日正式“停摆”。
在12月12日举行的中国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目前世贸组织上诉机构仅剩一名成员,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基本陷于“瘫痪”。这是世贸组织成立以来,多边贸易体制遭受的最沉重的打击,中方对此表示遗憾。
作为争端解决机制的一部分,上诉机构常设7名法官,每人任期4年,每起案件至少需要3名法官进行审理。
高峰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世贸组织共有15个已提起上诉的再审案件,除已经召开听证会的4个案件以外,其余11个案件均无法完成上诉。此外,有数十起案件正处于专家组审理程序中。中方目前虽没有在上诉阶段的案件,但有数起案件已经进入专家组审理阶段。如果上诉机构“瘫痪”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这些上诉案件和处于专家组审理程序的案件,都将受到影响。
高峰强调说,争端解决机制的正常有效运转,对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性、权威性、有效性,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世界贸易秩序至关重要。中方将继续坚定的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支持各方为恢复上诉机构运作而做出的努力。“同时我们也正在研究上诉机构‘瘫痪’期间处理世贸组织争端案件临时方案,适时提出中方的建议,争取与其他成员一道尽快恢复争端解决机制的有效运转。”
【相关报道】
12月11日,因成员只剩一位,低于有效运行的人数下限,世贸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构在运行了20多年后正式停摆。
上诉机构是争端解决机制的最后一环。根据规则,贸易争端双方如果对WTO专家组做出的报告有异议,可以诉诸上诉机构。上诉机构给出的意见通常就是最终裁决,且具有强制约束力。如果败诉方拒不执行裁决,胜诉方可对其施加贸易报复。
上诉机构瘫痪后,WTO成员在专家组程序之外还可以使用仲裁手段。但这与上诉机构审理在性质上有明显区别,效力上也打了折扣。
北京学者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认为,这对全球贸易而言不啻为雪上加霜。
当前,受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升温,主要经济体贸易摩擦持续,世界经济整体低迷等影响,全球贸易正遭遇多年未有的“寒冬”。据WTO预计,今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速可能仅为1.2%。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称,上诉机构停摆将进一步增加全球贸易体系重新被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支配的风险,对贸易稳定增长不利。
中国常驻WTO代表团代表张向晨也直言,对世界贸易秩序来说,上诉机构瘫痪可能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害和难以预料的后果”。
上诉机构停摆,直接原因是美国一直阻挠新成员遴选,导致人手严重不足。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凤英表示,美国对上诉机构早有不满,意图以这种极端方式减少WTO对美国的约束,重塑对其有利的“游戏规则”。
为避免全球贸易重回“丛林时代”,眼下已经有117个WTO成员呼吁立刻启动上诉机构成员遴选。
但在崔凡看来,考虑到WTO在重大事项谈判中奉行“协商一致”原则,而美国的态度没有改变迹象,争端解决机制危机预计难在短期内解决。
中国WTO研究会会长崇泉也表示,WTO成员在改革问题上既有共同利益诉求,同时也存在显著分歧,改革注定是一个复杂而“非常艰巨”的过程。在此背景下,虽然大多数WTO成员都希望保留上诉机构,也提出了不少方案,“但目前还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12月11日也是中国加入WTO满18周年的“成人礼”。
过去18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快速提升,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也越发突出。中方统计显示,自2001年到2018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从5000多亿美元增长到4.6万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从不到500亿美元增加到1300多亿美元。2018年中国GDP占世界比重接近16%,几乎是2001年时的4倍。自2002年以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接近30%。
随着实力增长,中国已不再是全球经贸规则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规则改革日益活跃的推动者和倡导者。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现已成为WTO至关重要的成员之一,也是WTO改革中的关键角色。WTO面临重大挑战之际,中国可以也应当在WTO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
陈凤英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代表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利益。如果中美能就结构性问题取得突破,两国可携手推进WTO改革。(来源:中国新闻网)
延伸阅读>>>
(文章来源:环球网)
(责任编辑:DF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