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诡异!遭遇天量减持股价竟能“纹丝不动”!无数事实证明 好公司不怕减持 烂公司不该持有】当投资者普遍担心减持风潮会危及牛市的成色而裹足不前之时,前有10倍股王东方通讯遭遇大股东高位减持而屹立不倒,周五又有科技股风向标中兴通讯被大股东折让两个跌停板甩卖股价却纹丝不动。(券商中国)
诡异!遭遇天量减持股价竟能“纹丝不动”!无数事实证明,好公司不怕减持,烂公司不该持有
公布利好推高股价,立马减持,这个A股市场中大股东屡试不爽的惯用伎俩简单粗暴,一直以来都脱不了算计散户的嫌疑。
然而,当投资者普遍担心减持风潮会危及牛市的成色而裹足不前之时,前有10倍股王东方通讯遭遇大股东高位减持而屹立不倒,周五又有科技股风向标中兴通讯被大股东折让两个跌停板甩卖股价却纹丝不动。
前一天是耀眼的是业绩,第二天刺眼的是减持。
上周四,中兴通讯因预计一季度净利润为8亿至12亿,靓丽业绩让人热血沸腾,AH股双双大涨。当天收盘,A股涨停,H股大涨逾9%。然而,当天盘后大宗交易数据却令投资者直冒冷汗,控股股东以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8053.3833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1.92%,成交价格除一笔24.27元外,其余皆为24元,较29.34元的收盘价大幅折价18.2%。相当于以两个跌停的价格甩卖19.36亿元股份,这一操作令市场不解。投资者颇多抱怨,直呼大股东不是不可以减持,关键是信披要及时、充分,要做到光明磊落!
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个足以把人“吓尿”的天量减持公告一出,市场解读为“不啻是对中兴通讯股价的降维打击,还将会拖累大盘”,结果,昨天中兴通讯略低开盘,然后一路高走,最后仅仅微跌0.48%,几乎与上日持平。而大盘则毫发无损,涨势如虹,暴涨近100点,直逼3100点关口。
该跌不跌,是何原因?莫非市场已经从股东减持的阴霾中走出来了?
仔细分析一下,你就会发现,能成牛股或者妖股的,大多都有某种“稀缺性”在起作用,正是这种“筹码的稀缺性”,给予牛股以翅膀,给予妖股以魔性。
春节后展开的这波行情,既有政策推动的因素,也有资金推动的因素,而一众牛股的诞生,游资推动迹象尤为明显。
一直以来,游资推动的牛股,有两个鲜明特点:
第一是概念稀缺。
第二是行业或者个股流通筹码供给量较小。
也就是说,流通筹码供给量的大小,决定一个行业与个股的估值水平,进而会决定它的股性的活跃度(波动率)与想象空间(涨跌幅)。
筹码的天生性稀缺,行业与资源的稀缺,让估值变得没有了参照标准,比如曾经的大牛股盐湖钾肥,比如稀土类股票。
筹码的阶段性稀缺,比如次新股,中信建投(76亿总股本,4亿流通盘,其余2019年6月20日才解禁),中国人保(442亿总股本,10亿流通盘,其余2019年11月16日才解禁)。
筹码的人为性稀缺,比如股东的自我锁定,比如减持新规导致大股东筹码的锁定。
“养猪”是为了吃肉?
从最近大股东减持对股价的扰动越来越弱这一趋势来看,反映了市场对股东减持的包容度在逐渐提升。
在目不暇接的减持中,有的为了资金需求,有的为了偿还债务,有的为了改善个人生活质量,更有股东在质押爆仓股份被法院冻结后,股价却遭暴力拉升,因此希望通过减持起死回生。
2019年一季度出现的这轮减持潮,还有一个“明星”是“猪肉股”新五丰,该公司3月11日晚间公告表示,公司二股东湖南高新以“经营发展需要”为由,拟进行清仓减持。
湖南高新持有新五丰1.04亿股,持股比例15.96%,按照当天8.53元/股的收盘价计算,对应减持金额达到9亿元。
2015年,新五丰以推进生猪屠宰、冷链物流、 生猪交易市场和“公司+适当规模小农产”等项目需引入战略投资者为由,抛出一份总额5.22亿元的定增方案。
在这项方案中,湖南高新一次性获得新五丰15.96%的股权,交易对价3亿元,锁定期36个月。
三年多时间过去,湖南高新就以“大玩家”姿势,通过一级市场定增和二级市场减持的两步走,希望净赚6亿元走人,但未能如愿。
早在2015年4月,湖南高新刚刚参与完定增,持有的新五丰股份尚处锁定期,但已经开始通过满仓质押的方式进行套现。
最新数据显示,湖南高新持有的1.04亿股新五丰股份,全部被司法冻结,其中8136万股依旧处于质押状态。
新五丰自身业绩并不稳定,二股东湖南高新想甩手走人,自然引起舆论哗然。
2015年和2016年,由于猪肉价格上涨,新五丰净利润同比增长176%和432%。然而2017年猪肉价格波动,新五丰净利润同比下降82%。在最新的业绩预告中,新五丰2018年预计净利润亏损3000万元至5000万元,同比下降200%。
面对并不乐观的现实,和外界的舆论压力,湖南高新的清仓减持计划在公告后第二天即做出调整。
新五丰在3月12日晚公告表示,湖南高新出于审慎态度考虑,将本次减持计划进一步明确为:自减持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数量不超过1305万股,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数量不超过2611万股,合计减持数量不超过3916万股。
也就是说,湖南高新拟减持股份由100%清仓变更为不超过现有持股总数的38%。
诡异的是,这次市场对新五丰二股东清仓式减持(未遂)会对股价造成压力的担心看起来是多余的了,跟中兴通讯一样,股价波澜不惊,上周五还“人品”突然爆发,强势涨停,离新高仅一步之遥。
这轮减持潮与暴涨潮,相得益彰。新五丰股价由2月1日的4.03元上涨到最高接近12元,涨幅接近200%。
值得注意的是,拟清仓减持的新五丰股东湖南高新,因爆仓而被冻结的股份,质押时的参考价在8至9元,此轮暴涨前,新五丰较质押时股价腰斩,本轮暴涨后,其3月29日最新收盘价瞬间回到了11.22元/股,也就是说,如果湖南高新能够趁着这轮行情及时减持,完全能够获得足够资金脱离苦海,从爆仓的绝境中逃脱出来。
当然了,这轮牛市,最闪耀的那颗星星应该是东方通信了。
东方通信最强战绩是11天10板,并且短期内上演了10倍股的神话。从2018年10月19日最低的3.7元/股,到今年2月26日触及37元/股,东方通信的10倍涨幅之路只用了86个交易日。
股价登峰造极的东方通信大股东见好就收。3月18日晚间公告,控股股东东信集团计划自减持计划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合计不超过21,520,000股,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
有人算了一下,按照目前的总市值400亿计算,减持2%也才8亿多,而东方通信一天的成交额都有35亿了。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减持的警示意义比较大。因为在东方通信上涨10倍的这个过程当中,该公司总共披露过8次风险提示公告,但股价仍在任性上涨。如今打出“王炸”,炒家们是否会瑟瑟发抖?
结果又是一个意外,看起来还好吧,没有人会瑟瑟发抖,它的股价继续屹立在28元的高位,藐视那些“杞人忧天”的分析人士。
大股东减持并非洪水猛兽
作为投资者,需要理性客观地看待大股东减持对自己持股策略的影响,不要一听说大股东要减持就不分青红皂白望风而逃,还是需要对公司内在价值进行客观评估之后再做决定。
一句话,好公司不怕减持,烂公司不该持有!
如果确实是一家烂公司,既然股东都要清仓减持了,你还拿着它作甚?
而那些真正的优质上市公司,即便被大股东阶段性减持,也无损它的长期投资价值,也不会影响价值投资者的持股信念。
2016年儿童节那天,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软银发布公告称,为调整资本结构和降低负债规模,其计划抛售价值不少于79亿美元的阿里巴巴股份。6月2日,软银又称将再套现10亿,合计要出售89亿美元的阿里股份。
这是软银投资阿里巴巴16年来首次出售其所持股份(2000年和2004年,软银分别耗资2000万、6000万美元入股阿里巴巴)。此次减持完成后,软银集团对阿里巴巴的持股将从32.0%降至约28%。以阿里巴巴现在的市值计算,孙正义的软银在阿里巴巴的股权投资上,获利近1000倍。
与此同时,软银与阿里巴巴达成了锁定协议。根据这一协议,在6个月内,软银不会再交易其所持的其余阿里巴巴股份。因为软银的减持公告,美国时间6月1日,阿里巴巴股价重挫6.5%,收76.69美元。
当然,大家后来看到,经历短暂的阵痛之后,阿里巴巴的股价还在不断创出新高。
2018年年初,腾讯公布靓丽年报之后公告称,公司大股东Naspers历史性地首次减持了大约2%,约折合110亿美元,大约800亿港币市值。结果导致腾讯股价急跌,蒸发了高达1517亿。
大股东首次减持腾讯的原因众说纷纭,比如说腾讯发展已经见顶了,甚至引申到外资看衰中国前景之类。但实际上Naspers则表态,未来三年内没有继续减持计划,对腾讯前景有极大信心。套现所得主要是为了在不同地域扩大业务,以及未来收购整合的机会。
大股东减持后的一年时间里,腾讯股价确实有一定幅度的下跌,受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应该更大一些,投资者对它的信心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中信证券大股东中信有限分别在2015年1月13日-1月16日四个交易日内4次减持中信证券的股票,减持完成后,中信有限依然为中信证券第一大股东,但持股比例由20.3%下降至17.14%。
在此之前,券商股行情以及中信证券再融资等多项利好推动该公司股价不断攀升,中信证券股价一度冲高到37元,相较于前一年10月27日的低点12.25元,两个多月涨幅近170%。
从后来的股价表现上来看,中信有限也确实卖了个好价格,以当时32.66元的均价计算,中信有限该次套现净赚113.69亿元。
在2015年上半年大盘狂飙的四个月里,中信证券整体表现异常安静,4月份最高冲到38.40元,与1月份的37.25相比只高出了1元钱。
中信证券2016年2月29日晚间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中国中信有限于2月26日、2月29日通过自身股票账户增持公司A股股份合计11093.69万股。中信有限将视情况择机继续增持公司A股股份。上述增持完成后,中信有限持有公司股份比例由15.59%增至16.50%。此次权益变动不会导致公司第一大股东发生变化。以增持期间14.12元均价计算,中信有限那两天增持共耗资15.66亿元。
高位减持,低位增持,现在看来,这个操作对保持股价的平稳运行,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战略眼光。
既要维护买者的自由,也要尊重卖者的权利
媒体热衷于报导,统计,抨击股东减持,到底是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还是为了博眼球?不好猜测。
监管部门反复强调,要准确把握职责定位,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风险,发挥各方合力,努力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因此,要理性看待股东减持行为,股价低估了需要增持,股价高估了或者有资金需求,可能就有减持,腾讯和阿里也经常有股东减持,其实,这是股东的合法权利,所以,不要一看见股东减持就开骂!
市场化是双向的,既要维护买者的自由,也要尊重卖者的权利。
敬畏市场,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把股价涨跌的自由还给市场,买者的权利得到充分尊重,相对应的,“卖者”的权利是否也需要得到尊重?
对于那些热衷于追逐妖股的投资者,限制股东减持,并不能起到保护他们的作用,反而给市场的操纵者制造了可乘之机。
不值得保护甚至同情的人,正是那些自己把手伸进鳄鱼嘴里,却诅咒鳄鱼不该残忍地咬住不放的人,也是那些甘愿以身饲虎,又恨老虎没有人性的人。
绑住大股东手脚是否就保护了中小投资者呢?
股权质押危机,股东无法通过减持解决资金需求,被迫通过质押融资,最后股价暴跌,投资者首当其冲成为直接受害者,风险还转嫁到了券商与银行头上。
过于苛刻地限制股东减持,人为制造了筹码稀缺性,为炒作提供了便利。
对股东减持行为的规范与约束无疑是必要的,但是,还是要评估有人利用了这个规则制造的“筹码稀缺”而恶意炒作的风险,对于那些短期涨幅过大的股票,可以考虑通过设计便利股东减持的制度安排来平滑股价的过度波动。
比如说,给于股东减持一定的弹性,当股价出现暴涨的时候,可以适当放宽股东减持的比例以及通过二级市场直接减持的比例,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对恶意炒作形成一种威慑。
有识之士纷纷呼吁,未来科创板应该在股东减持上做出更加完善的制度变革,从来为主板和中小创的相关制度建设探明方向。
华泰联合证券董事长刘晓丹近日出席活动并就科创板相关制度安排发表演讲,她认为减持规定与交易规则更市场化,二级市场交易制度的完善对市场影响是深远的。
她认为大小非减持是市场一直很头疼的问题,全靠堵和限制是解决不了问题,以前大股东一卖股票就被人骂,有人承诺锁五年、十年,但到期了还是要夺路而跑。
这次科创板,控股股东的减持依然受到限制,未盈利的公司也有一些特殊规定。但总体对减持规则做了很好的优化,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细则出来。保持市场充分流动性,让股票充分流动交易以实现更好的价格发现,进而优化资源配置应该是一个基本的监管理念。因此对大小非减持这些问题不应采取一昧限制和围堵,破坏市场预期,而应该在充分信息披露的基础上尽可能鼓励形成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市场。这次允许老股上市后再次可以通过券商向机构投资者询价出售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制度设计。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原标题:诡异!遭遇天量减持股价竟能“纹丝不动”!无数事实证明 好公司不怕减持 烂公司不该持有)
(责任编辑:DF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