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同学:
您好!为了全面了解全校同学整体素质的情况,我们受学校科委的委托下,对全校的同学进行网上调查(调查目的)。我们将非常感谢您作为学校学生代表参加此次调查活动,
请您热心提供您的看法和意见,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本问卷为单选题(答题要求)。可在选项中画√(答题方法)本调查是不记名方式,能倾听您的想法,我们感到非常荣幸。谢谢!
(1)调查问卷开头扩展资料:
调查问卷的开头也就是我们常说“市场问卷调查”导语。这里的导语也就是说明和答题指导,是调查者在问卷中向被调查者所做的说明和要求。是让被调查者清楚的了解此次调查的目的,答题的方法,答题的要求以及反馈的办法等。
这里要说明的是答题的方法,可以在导语中体现,也可以标注在题目的后面,例如:“请在括号中划√”等。对于在答案的选择时,可能会让被调查者感到可能有几种结果时,一定要明确的告诉被调查者是否可以选择多个答案。如“只能选择一项”,或“可以多选”。
如果是通过电子邮件或邮局来发放和回收,还应该在导语中标明反馈方式或反馈途径。如:时间,地点,电话,邮箱,收件人姓名等等,以便被调查者及时准确的反馈问题。在导语的最后我们应该有表达感谢的词汇,这不仅是对被调查者的尊重,更是营造良好的调查氛围的有效方法。
O(∩_∩)O根据问卷目的,不一样的开头
指导语的语言一定要精练,指导语中应包括答题的方法和答题的具体要求。回
要对调查的目的、调答查的意义,调查者的情况,调查的原因和内容进行说明,在措词中要做到言简意骇,高度概括,并且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太长的指导语会使应答者失去看下去的耐心。
在有偿应答的情况下,一定要在指导语中对奖励的情况加以说明,这样才能让应答者仔细的填写完问卷。
结尾一般加上感谢的话语即可。
51调查,让调查更简单方便!
开场白是致被调查者的信或问候语。其内容一般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称呼、问候。如“××先专生、属女士:您好”。
2)调查人员自我说明调查的主办单位和个人的身份。
3)简要地说明调查的内容、目的、填写方法。
4)说明作答的意义或重要性。
5)说明所需时间。
6)保证作答对被调查者无负面作用,并替他保守秘密。
7)表示真诚的感谢,或说明将赠送小礼品。
语气应该是亲切、诚恳而礼貌的,简明扼要,切忌罗嗦。问卷的开头是十分重要的。大量的实践表明,几乎所有拒绝合作的人都是在开始接触的前几秒钟内就表示不愿参与的。如果潜在的调查对象在听取介绍调查来意的一开始就愿意参与的话,那么绝大部分都会合作,而且一旦开始回答,就几乎都会继续并完成,除非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才会中止。
您是写报刊问卷吧!写明此次问卷专升本的目的,明确调查对象,是针对准备专人本的人群,还是已升本,强调如实回答问卷中的问题,声明卷涉及的隐私如何保护,内容应该就是这些,自己学着写,希望链接对您有帮助!
1)调查人员自哪里,说明调查的主办单位和个人的身份,已经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调查,为什么要向您进行调查。
例如:“我们是XX咨询公司市场调查部,为了了解……”除写清单位,最好在下面附上单位的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等,这样能体现调查的正规性,消除被调查者的疑虑。而且要指出您作为调查对象,不仅代表您自己,而且关系到其他和您类似的人群。这一说明对引起被调查者的重视与支持,提高问卷回收率与可信度起到了积极作用。
(2)用适当的称呼、问候表示对被调查者的尊重。如“××先生、女士:您好”。
(3)简要地说明调查的内容、目的、填写方法。
(4)说明作答的意义或重要性。
(5)保密承诺,即对被调查者保守个人秘密,必要时说明将采取的措施,如填写问卷是匿名的,调查结果只利用调查统计的综合情况,不扩散被调查者个人的资料等,以解除他们的疑虑。
(6)表示真诚的感谢,或说明将赠送小礼品。例如“谢谢您的合作、我们将赠送……作为您填表的报酬!”这一说明效果也很好。
(7)请求被调查人的支持与合作、感谢合作,是问卷调查成功的必要保证。所以说明词的语气一定要谦虚,态度要诚恳,口吻要亲切,文字要明确简炼,具有可读性。引言的结尾处,如有必要,应说明问卷交回的方式。
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又称调查表或询问表,是以问题的形式系统地记载调查内容的一种印件。问卷可以是表格式、卡片式或簿记式。设计问卷,是询问调查的关键。完美的问卷必须具备两个功能,即能将问题传达给被问的人和使被问者乐于回答。要完成这两个功能,问卷设计时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运用一定的技巧。
在中小学实施创新教育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我们要给小学的创新教育以正确的定位。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 创新教育 定位
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机能力最强,但创造能力却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作为一个有着一度让人骄傲的四大发明的古国来说, 创新已不能不被重视。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担负着这一历史任务的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伟大使命。本文拟对小学创新教育的认识和实施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 正确认识小学实施的创新教育
近几年来, 人们对于中小学创新教育的认识虽然不尽相同, 对创新教育作了不同的阐释,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应该说这一认识揭示了创新教育的本质。大家都认为中小学生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等的创新。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是一种特殊的创造——创造他个体世界中前所未有的东西。正如心理学家米德所说“一个20世纪的儿童自己发现,在直角三角形里,勾股边的平方和等于弦边的平方, 那么他也就完成了跟毕达哥拉斯一样的创造性欣慰, 尽管这个发现的结果对于文化传统来说等于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在多数情况下不直接显示出社会意义上的创新价值, 其目的是通过这类创新性活动让其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创新大都表现为综合的一种创新素质, 其主要包括创新知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2 夯实基础是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
创新并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运用创造思维,举一反三,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即宽厚的基础知识是一个人创新的必要条件。对一个人来说,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认识,达到质的新的飞跃。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强调小学教育的基础性还体现在开展创新教育的定位问题,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把目标定在基础上,如前所述,即以培养学生的基础创新素质为主,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思维等。切不可起点太高,大搞攻关创新和创造发明。
3 还学生以自由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 要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首先要解决儿童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五个方面,唯有这样,儿童才能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思考;其双手才能在大脑的指挥下大胆地去干;才能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拓展感性的视野,扩大认识的眼界,发掘内在的创造力;才能有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提高实践的能力。可见自由是创新的前提,教师要解放思想,解放学生、创设适应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高度自由的学习环境。还学生以自由,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
环境塑造人,环境影响人。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充分思维的必要条件, 是学生创新的前提。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创设情景, 设计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有思维空间的问题上;要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让学生尽可能地自己操作,自己探讨推导,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要让学生以积极的思维状态, 全身心地参与问题解决的情景中,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才能。第三,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思维的时间。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思维的时间,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行探究和培养创新精神的保证。教师要避免提出问题后学生无思维时间马上回答的现象; 克服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安全受教师控制、学生主动获取、形成、发现知识过程的学习时间被忽视的倾向; 改变学生缺乏自我选择学习的机会、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的状态;还要修改教学时间的机械平均分配,既缺乏灵活性又不利于教学内容安排和学生学习活动的连续与完整的刻板程序。
4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创新教育的开始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 又是学生的发展过程, 主动参与便是学生创造性成长的开始。主动参与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认知、情感与行为各方面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部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要注意以下两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当一个学生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自觉地心情愉快地去主动参与,并不觉得所从事的活动是一种负担,甚至会为攻克某一难关而废寝忘食。可见,兴趣是一个人主动参与某种活动的动力机制。教学中, 我们刻意通过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求欲望,从而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2)让学生体验成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然而,学生的这些倾向或心理素质, 最初只具有潜在的而非真实的动机性质, 还没有特定的内容和方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让学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的意识。
5 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 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至少能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首先,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多种思维训练。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加强多种思维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自身要具有创造性。小学实施创新教育,教师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才能的学生。创新型教师是指善于吸收最新教育教学成果, 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 并能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特色,有独到的见解,教学中能够发现并较好地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教师。作为创新型教师,应具有以下基本素质:要拥有新的教育观念和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 要有真挚的教育情感;要具有创新精神和机智的应变才能;具有开放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要具有民主的组织管理艺术, 善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活动,鼓励和喜欢学生的求异、创新等。
总之, 中小学进行创新教育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 是关系到培养世纪人才的百年大计,不是一个简单而轻松的话题,更不能随着人的意愿一蹴而就。它涉及面广,需要社会各界与教育界的联动, 更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付出长久不懈的努力,使我们的创新教育结出丰硕的成果。 公式是开头:亲爱的同学们,为了……(调查的目的),请……(让同学们怎么做)
结尾: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