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平线号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1、新地平线号拍摄冥王星表面的照片,发现了怎样的秘密?

新地平线号拍摄冥王星表面照片,这神秘的物体,究竟是什么呢?

新地平线号

美国宇航局所发射的新地平线号的主要任务便是对冥王星进行探索,如今人类对于冥王星的很多数据都是来自于新地平线号的探索,虽然很多人都说美国进入到21世纪的科技力量有所滞缓,但其实并不是如此,美国在很多的科技领域都已经达到了一种非常高的层次,甚至换句话来说,这种层次想要突破是非常困难的。所谓的滞缓,其实就是最高层次的一种孤独之感,被其他国家所赶上而已。

新地平线号

新地平线号大约飞行了快九年的时间才到达了冥王星的轨道,并且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随着地平线号对于冥王星的深入,也是人类对于冥王星的了解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新地平线号拍摄了一张冥王星全貌的照片,然后将其发回地球,这也是很多的人第一次看到冥王星的真面目,不过正是因为这张照片中的冥王星真面目,让很多的科学家们感到了疑惑。

新地平线号

新地平线号传输回来的照片当中发现了神秘的物体,而这个物体的运行轨道就像是一个巨型的蜗牛一样。但很多科学爱好者都对此抱有质疑,认为这仅仅只是视觉上的错觉而已。毕竟在冥王星上的环境因素是完全不可能会有生命存在的这种迹象的。可是仍然也有科学家认为,正是人类的局限性,所以才使得很多地外文明的探究毫无进展,如果放宽这种局限,也许可能会看到更多的进展。

新地平线号

话虽然如此讲,在经过科技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科学家们也看到了冥王星中所出现的“蜗牛”到底是什么?官方声称这所谓的蜗牛现象不过只是光的折射,再加上冥王星中冰山所展现出来的一种幻象产物,并不是真正的蜗牛。这样的说法其实更加的容易让人接受。不过如果要想去发现一些地外文明和一种不一样的世界观,可能真的是需要大胆地进行想象才可以得到的,如果一味地保持着旧有的刻板印象,固有思想,那么太空探索可能举步维艰。你们觉得呢?

2、旅行者号,新地平线号会不会掉回来啊。

这就是,很基础物理问题了,我们分开讲:
1,首先,为什么火箭能把卫星送上太空,专而不掉下来,因为火属箭讲一个“较低”的速度升空到一定高度后加速,将火箭的有效载荷(卫星,宇宙飞船)“推”一定的速度也就是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7.9 km/s),达到这个速度就可以绕着地球转;那么为什么卫星一定要在太空呢?因为地球上是有空气的,在地球的上空的太空也有,由于万有引力所以越靠近地球,空气密度越大,所以与地球比较近的航天器先会因为高层稀薄的空气产生的阻力而减速,而低于第一宇宙速度,从而做向心运动,靠近地球,然后受到更大的阻力,重复刚才我所说的,最后坠地;
2,再者就是旅行者号,新地平线号的问题了,你不难发现它们都是“深空探测器”,所以他们的飞行环境更加不可能收到空气阻力,所以不太可能掉下来;
3,现在回答你的问题,结合上面1,2,以旅行者号为例,因为没有阻力,速度已经达到,所以他速度会保持下去,不会减速,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飞行会继续,不会掉下来,他掉不掉下了和他有没有燃料无关,与他现在的速度与是否有减速有关,

3、新地平线号探测器的结构系统

飞行速度3.1万英里每小时(4.99万公里每小时)。
位于冥王星附近时的功率:228瓦特
位于冥王星时数据传输率:768bps
耗资:7亿美元,发射过程耗资5.5亿美元
尺寸规格:0.7米,长约2.1米,最宽处约2.7米,发射时探测器重478公斤
动力:10.9公斤的钚放射性衰变提供能源。
全艘探测船包括推进剂在内,重约450公斤(一千磅)
核能发电机是由美国能源部提供
保温瓶式设计的船舱,确保所有仪器机械,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
首次使用的船载再生测距存储器,将多获取三十dB的数据
使用八种不同的识别信号,来显示探测船的健康状态
先进的数码接收器可以节省60%耗电量
装备有三维立体相位及陀螺仪
利用十六个喷嘴来控制船身位置,以便修正航道、观察目标、改变方向接近柯伊伯带天体。
使用改良的“冬眠”装置,可以节省宝贵的燃料包括核能电池
其他主要辅助仪器包括有:星踪导航仪及资料数据记录器等
携带有冥王星发现人克莱德·汤博(Clyde William Tombaugh)的部分骨灰,一件是美国国旗,另一件是一张CD,CD上刻有曾在“飞向冥王星”网站上将近45万签名的网友姓名
高清晰度彩色地图和冥王星及其冥卫一表面成分的设备(Ralph)。该设备主要由多谱线可见光成像相机(MVIC)和线性标准成像光谱阵列(LEISA)组成。MVIC在可见光范围内工作,它有四个不同的滤光器。一个用来测量分布于表面的甲烷霜,其它的分别覆盖蓝、红和近红外等光谱区域。此外,还有两个全色滤光器,当测量发微光的遥远物体时,可让所有可见光通过,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仪器的敏感性。从滤光器穿过的光线均被聚焦到一个电偶合器件上通过该相机可产生彩色地图。LEISA利用热辐射在红外光谱范围内工作它可像棱镜一样使不同波长的光按不同比率弯曲,这样就可以分别对每种光进行分析。根据量子物理,不同分子辐射和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因此,对光的成分进行分析,就可以鉴别不同的分子。它将用于描绘冥王星表面甲烷霜、氮、一氧化碳、水及冥卫一表面水冰的分布情况。
放射性实验仪器(REX)。它由一小块集成到探测器通信系统中的含先进电子设备的印刷线路板构成,探测器向地球传输科学数据等所有电信联系均通过它来完成,对探测任务能否成功关系重大。当探测器飞临冥王星时,它上面的83英寸的无线电天线将指向地球。美国宇航局功能强大的深空网络无线电发射机同时对准新视野探测器并向其发出信号。当探测器飞到冥王星背面,冥王星大气将使无线电波产生弯曲,弯曲程度依气体分子的平均重量和大气温度而定。此时,该仪器将记录到的无线电波数据发送回地球进行分析。该仪器还有一种辐射线测定模式,可测量冥王星本身微弱的电磁辐射。当这种辐射线测定在探测器飞过冥王星后回望时,可准确测定冥王星的夜间温度。
紫外线成像光谱仪(Alice)。它用来探测冥王星大气构成,不仅可以像棱镜一样将不同组分发出的光分别开来,而且能形成不同波长探测物的影像。
远程勘测成像仪(LORRI)。由一个20.8厘米孔径望远镜组成,能将可见光汇聚到电偶合器件上,产生高空间分辨率图像。当探测器到达距冥王星最近点时,将由它拍摄高解析度图像。
太阳风分析仪(SWAP)。可用来测量冥王星附近来自太阳风的带电粒子,以决定这颗行星是否有磁场圈及其大气逃逸速度。
高能粒子频谱仪(PEPSSI)。可用来寻找从冥王星大气中逃逸的中性原子。这些原子逃逸后即与太阳风作用变为带电粒子。
尘埃计数器(SDC)。它将沿轨道测量由彗星脱落物和柯伊伯带天体相互碰撞产生的尘埃粒子大小,其中包括从未取样的星际空间。这些仪器将在“新地平线”飞临冥王星的过程中,为这颗遥远的星球描绘出一幅全新的图像。 新地平线号探测船的动力皆来自一台核能电池,这台发电机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二氧化钚自然衰变时所释放出来的热,以电热隅形式发电。由于冥王星距离太阳太远,阳光由太阳去到冥王星需要四小时,在冥王星附近能接受的太阳能只及地球千分之一,探测船无法利用太阳能产生充够的能量供活动所需,因此核能电池是唯一的选择。其实,所有外空间探测器都采用相同的设计,包括“卡西尼号”探测船。
探测船有一台引擎提供转向动力,用以调节探测船相位,在差不多十年多航行时间之间,可以修正飞向冥王星的轨道。当探测船接近冥王星时,要调校船身以便所有探测仪指向冥王星。当飞越过冥王星之后,又要调校船身以便观察卡戎,待完成探测后,又要再转校船身,使高增益天线指向地球,将收集到的数据送回地球。这个设计是由于预算所限,“新视野”探测船不可以像它的前辈“旅行者”一、二号一样,使用旋转式平台,可以较简单的执行指令,而只能以调节船身相位这个较复杂方法来完成任务。 “新地平线号”冥王星探测器以美国宇宙神-V551型(Altas-V551)火箭携带,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空军基地41号发射台发射,将探测器推出外太空,再由半人马座(Centaur)火箭送入绕地轨道,最后由星-48B型(STAR 48B)固体燃料火箭冲出地球引力,飞向冥王星。
(发射初始速度为每小时59384公里),它飞越月亮绕地球轨道不用九个小时,到达木星引力区只须13个月时间,相对1960年代“阿波罗”登月任务相同航程要飞行三天时间,“伽利略号”飞抵木星亦需四年时间而言,“新地平线号”航速可谓十分惊人。

新地平线号

4、新地平线号探测器的后续计划

对天王星和一些柯伊伯带天体进行考察,计划耗资5.5亿美元。“新地平线”探测船二号计划,是原计划的后备方案。计划利用相同的设计,制造多一艘探测船,于2008年3月19日发射离开地球,2009年8月12日飞越木星,2015年10月7日再飞越天王星,于2020年9月15日飞抵1999 TC36,一颗位于离地球三十一个天文单位的柯伊伯带天体。 TC36体积庞大,比起任何一颗“新视野”一号所能经过造访的柯伊伯带天体,TC36都巨大十倍,就算连它的月亮也大过其它柯伊伯带天体两至三倍以上,甚俱科学探测价值。 “新视野”二号飞越TC36之后,还可以观察多一至两颗体积较小的柯伊伯带天体。 “新视野”二号如能按计划顺利起航,就可确保整个“新视野”计划,肯定可以获得丰盛的成果。
“新地平线”探测船二号计划吸引之处在于:一趟巡行就能探访多个星体,如错过今次机会,下次天王星—柯伊伯带天体巡航要等到2050年才能起行。 而且因探测船是利用现成设计,省却大量研究经费及所须时间。 计划现尚在讨论阶段,有待美国太空署批准;美国国会已於2004年9月下旬,追加拨款以作计划之可行性研究。 如计划成功获得通过,除了首次探索1999 TC36之外,还将成为继1986年航行者二号,人类30年后第二次造访天王星。
成轨道调整 2019年抵达新目标
美国宇航局新视野号探测器目前已经成功进行四次机动,向柯伊伯带天体2014 MU69前进。该天体距离冥王星10亿英里,美国宇航局已经批准延长新视野号任务时间,探测器将在2019年1月前抵达2014 MU69天体。这四次机动是有史以来最遥远的深空轨道修正,新视野号的星载计算机载入了新的飞行程序,过程持续了不到20分钟。
新视野号探测器的运营方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APL),探测器接受到每秒57米的微调指令,这个操作可以让新视野号在短短三年内接近2014 MU69天体。新视野号的项目科学家科特指出,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时刻,探测器开启了一次有趣的旅程。目前新视野号的任务延长计划提案中提到,探测器抵达2014 MU69天体后会在大约1.2万公里的距离上掠过,对这个遥远的柯伊伯带天体进行详细观测。
目前新视野号的仪器一切正常,根据监视数据,探测器非常健康,在2019年的时候,我们将遇到柯伊伯天体,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对柯伊伯带天体进行探测。新视野号的首席科学家艾伦-斯特恩认为,柯伊伯带上的类似天体还有非常多,我们选择了飞行距离足够近,又具代表性的天体。探测器的系统制导与控制工程师加布-罗杰斯认为变轨机动一切都非常完美,而且探测器的指向非常精确,
变轨过程中,新视野号探测器距离冥王星大约1.35亿英里,仍然处于传输数据的阶段。新视野号作为美国宇航局新前沿计划中的重要一员将为我们揭开冥王星系统之外的天体面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科学家指出,探测器的设计、建造和运营由该物理实验室复杂,科学家任务、有效载荷的操作来自美国西南研究所。
一去不复返 最终将飞出太阳系
旅行者系列探测器让我们第一次接触日光层之外的星际空间,增加了我们对太阳系的理解,但是“新视野”号探测器要抵达太阳系边缘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在此之前“新视野”号会进入柯伊伯带,寻找行星的起源之谜。目前旅行者1号比2号更快,它们都携带了代表人类文明的物件,比如金属碟片等,“新视野”号甚至还携带了冥王星发现者的骨灰。如果未来的人类有先进的星际航行技术,完全可能赶上并超越它们。

新地平线号

5、除了探测冥王星,“新地平线号”还有其他什么任务吗?

“新地平线号”还将探测“哈勃”太空望远镜新近发现的冥王星的另外两个较小卫星。

除此之版外,“新地平线号权”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研究柯伊伯带内的情况,尽管这里与该带还有不小距离,但毕竟比距离地球近多了。可以肯定的是,处于太阳系边缘区域的柯伊伯带内,存在着很多由冰与岩石构成的天体,也是众多彗星的“老家”。人们普遍认为,在这些天体上面,很可能至今还保留着太阳系当初的原始物质,通过对于它们的研究,有望能帮助科学家揭开太阳系形成的诸多奥秘。

6、飞往太阳系外的新地平线号宇宙探测器怎么时速只有7.5万公里?

这样计算秒速在20公里以上,超出了第三宇宙速度,也就是超过了16.7公里/秒。
足够了。

7、为了节省能量,探测器“新地平线号”在漫长的飞行中怎么操作?

为了节省能量,“新地平线号”上面的一些科学仪器与设备,多数时间将处于“冬眠”的回状态,只是为了保险答起见,科学家们会每年把它“唤醒”50天左右,并对它们进行必要的性能测试,以保证在投入使用时万无一失。当飞船驶近到离冥王星约100万千米时,它会自动地睁开所有的“眼睛”,全神贯注地投入紧张的工作……。

8、新地平线号在飞跃柯伊伯带天涯海角后,通信为何会中断?

在1月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新视野”号(新地平线号)宇宙飞船的工作人员说:1月4日“新视野”号宇宙飞船陷入了沉默,但是通信中断是意料之中的,任务中的科学家们将会有大量数据来让他们在休息期间保持忙碌。美国西南研究所(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首席研究员艾伦·斯特恩(Alan Stern)在活动期间表示,数据封锁将持续大约五天。此次活动的目的是宣传有关探测器刚刚访问过柯伊伯带天体的新发现,该航天器将于1月10日再次发射。

新地平线号

博科园-科学科普:宇宙飞船目前位于太阳的远端,这一位置会产生干扰,阻止数据通过无线电波传回地球。这不是唯一的问题,帕克太阳能探测器虽然距离“新视野号”有数十亿英里之遥,但下载中断的原因完全相同。一旦“新视野”号和太阳更接近,数据转储将恢复——尽管速度不会很快。总的来说,目前被困在探测器上的所有数据将需要大约20个月的时间才能传回地球。这些数据包括“数百幅图像、光谱和其他数据类型”。

新地平线号

“新视野号”飞越时的首批数据生成:柯伊伯带天体2014MU69的立体图。图片:美国宇航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西南研究所

但是仅仅因为没有新的数据出现,并不意味着科学家们会无所事事。斯特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即使宇宙飞船在太阳后面,科学小组仍将继续研究我们掌握的数据,该小组将在大约两周后再次团聚,在再次开始传播之后,回顾他们在地球上已经发现的数据和停电后的第一批数据。预计会有一些非常好的消息,所以你会在两周多一点的时间里再次收到我们的消息,在我们已经了解到有关这个神奇地方的信息的基础上,再加上这些。

新地平线号

9、2006年发射的新地平线号是不是早已抵达冥王星了?那现在又返航了吗?

新地平线号探测器(英文:New Horizons)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2006年1月19日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版肯尼迪航天权中心发射升空的冥王星探测器,其主要任务是探测冥王星及其最大的卫星卡戎(冥卫一)和探测位于柯伊柏带的小行星群。
考察冥王星任务结束后,“新地平线”号会继续向离地球更远的宇宙空飞,将在2017至2020年抵达一个由彗星和其他宇宙碎片构成的中间环带——柯伊柏带,探测至少两个直径为40至90千米的柯伊伯带天体,这一阶段可能会持续5至10年。
新地平线号是人类发射过起始速度最快的太空探测器,已经于北京时间2015年7月14日19时49分飞掠冥王星。
目前,新地平线号(即新视野号)正在快速飞离冥王星、进入柯依伯带中心地带。2015年8月29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这艘探测器的下一个目的地:编号为2014 MU69的柯依伯带天体。

10、“新地平线”号探测器表示什么?

“新地平线”号探测器示意图

“新地平线”号探测器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一项探测计划,其主要目的是对冥王星、冥卫等柯伊伯带天体进行考察。

“新地平线1”号原本定于2006年1月17日美国东岸时间下午1时24分,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第41发射台发射,但因地面强风和负责该项目之霍金斯大学物理实验室的控制中心突然停电等原因,两度推迟升空。直至1月19日美国东岸时间下午2时00分,卡纳维拉尔角上空云层逐渐散去,气候条件适合发射,“新地平线1”号才在比原定发射升空时间迟半小时后顺利点火,发射升空。45分钟后脱离第三段火箭,离开地球引力,朝木星飞去。

冥王星示意图

其航程将途经木星,借用木星引力加速,然后直奔冥王星。预计在2015年7月14日最为接近冥王星。

专家指出,如果“新地平线”号在第一发射窗口发射,在它飞往冥王星旅途的前13个月中,工作人员会对整个探测器及其所携带的仪器进行检查和调试,修正它的飞行轨道,并为接近木星做准备。此外,此次“新地平线”号将会探测到2个直径为40~90千米的柯伊伯带天体,确实目标尚未选定。预料探测船将在2016年进入柯伊伯带。

资料显示,“新地平线”号探测船的飞行路程为:首先由美国“擎天神V551”型(Altas V551)火箭携带,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空军基地发射站发射,将之推出外太空,再由“半人马座”火箭送入绕地轨道,最后由“星48B”型固体燃料火箭冲出地球引力,飞向冥王星。

“新地平线”号将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快速的人造飞行物体,它飞越月亮绕地球轨道不用9个小时,到达木星引力区只需13个月时间,相对1960年“阿波罗”登月任务相同航程要飞行3天时间,“伽利略”号飞抵木星亦需4年时间而言,“新地平线”号航速可谓十分惊人。

与新地平线号相关的资料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建筑业

安全用电原则

2021-1-2 8:35:28

建筑业

奇山乐园

2021-1-2 8:35:3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