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体抄不同
1、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
2、才人:古代官职。
二、指代不同
1、人才: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2、才人:才人初定为宫官之正五品,后升为正四品。
三、特点不同
1、人才:掌握和应用技术手段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由于技术型人才的任务是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因而,他们常处于工作现场或生产一线工作。
2、才人:是中国古代宫廷女官的一种,兼为嫔御。也是越南阮朝后宫嫔御的第九级。
天赋,能力:~能。口~。这人很有~干;
力量,智慧,同“材”:诗经回·鲁颂·駉:“思答无期,思马斯才。”
指某类人(含贬义):奴~。蠢~;
姓氏:如明代才宽。
方,始,刚刚:昨天~来。~懂得这个道理。
仅仅,只:~用了两元。来了~十天。
注:简体“才”字的最后两个意思为“纔”字的意思,剩下的1~4的意思写为“才”(繁体)!
适合反义词:过分,天壤之别
适当反义词:失当、不合、非宜
足够反义词:缺乏
顽强反义词:脆弱、薄弱、怯弱、软弱、懦弱
(2)才扩展资料:
才字作名词时,表才能,有才能的人:德~兼备,多~多艺,奇~。作形容词时,表有才能;有本领。作副词时,表前不久;只有,仅仅。
两者的区别如下:
1、“只要 ……就”表示足够条件,即有这个条件就会产生后一个分句指出的结果,但并不排除在别的条件下也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强调是一种充分条件,但是不是达到结果的唯一条件。
2、“只有……才”表示必备条件,即缺少了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后面的那个分句指出的结果,但有了所说的条件,也不一定能产生所说的结果,还要看是否具备其他的条件。
【例句】:
只要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春游。
【分析】:“明天不下雨”是一个充分条件,如果明天不下雨这个条件满足,就会产生“我们去春游”的结果,但是不是唯一的条件,因为“我们去春游”在别的条件下也是可以达成的。
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
【分析】:“年满18岁”是选举权必须具备的条件。不满18岁,自然就没有选举权,但满了18岁,如果其他条件不具备,如是精神病患者或被剥脱政治权利的犯人,也没有选举权的。
(3)才扩展资料:
“只要 ……就”、“只有……才”例句:
1. 只要大楼住户能够守望相助,就不怕家里会遭窃。
2. 古人早就说过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大家有什么意见,只要提出来,就是对我的帮助。
3. 只要条件允许,就和她结婚。
4. 只要及时省悟,洗心革面,未来就可以有光明的前途。
5. 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6. 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在学习的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
7. 因为你昨天没到校,所以今天的新课你不容易听懂只有春天的到来,生活里才能开满鲜花。
才(cái),艸木之初也。从丨上贯一,将生枝叶。一,地也。凡才之属皆从才。
1.天赋专,能力:~能。口属~。这人很有~干;
2.力量,智慧,同“材”:诗经·鲁颂·駉:“思无期,思马斯才。”
3.指某类人(含贬义):奴~。蠢~;
4.姓氏:如明代才宽
5.方,始,刚刚:昨天~来。~懂得这个道理。
6.仅仅,只:~用了两元。来了~十天。
拓展资料
造句
1、用不才之士,才臣不来;赏无功之人,功臣不劝。王维
2、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3、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司马光
4、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5、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就和才抄的区别:性袭质不同、字源不同、语法不同
一、性质不同
1、就:凑近;靠近。
2、才:有才能的人。
二、字源不同
1、就:会意,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住。
2、才: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三、语法不同
1、就:表示比正常情况或预期的早。
2、才:表示比正常情况或预期的晚。
(5)才扩展资料
才汉字演变:
才相关组词:
1、才能[cáinéng]
知识和能力。
2、刚才[gāngcái]
指刚过去不久的时间。
3、才气[cáiqì]
才华。
4、口才[kǒucái]
说话的才能。
5、秀才[xiùcai]
汉以后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
“才”的近义词有:
1.刚gāng:刚来就走——才来就走。
2.方fāng:方醒——才醒。
1、才能:德才兼备;多才多艺;这人很有才。
2、有才能的人:干才;奇才。
3、姓。版
4、表示以前不权久:你怎么才来就要走?
5、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他说星期三动身,到星期五才走;大风到晚上才住了。
6、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把工作做好。
7、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经他解释之后,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8、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程度低等等:这个工厂开办时才几十个工人;别人一天干的活儿他三天才干完。
9、表示强调所说的事(句尾常用“呢”字):麦子长得才好呢;我才不信呢!
(7)才扩展资料
才笔画
部分词语解释:
1、才能:[cái néng]
知识和能力:施展~。
2、刚才:[gāng cái]
时间词。指刚过去不久的时间:他把~的事儿忘了。~他在车间劳动,这会儿开会去了。
3、人才:[rén cái]
也作人材。
4、口才:[kǒu cái]
说话的才能:有~。他~好,说起故事来有声有色。
5、秀才:[xiù cai]
汉以后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明清两代院试录取后称生员,通称秀才。
带“来才”的字有:财、材、自闭、豺、犲
才字在田字格中的写法如下:
才
拼 音 cái
部 首 一笔 画 3五 行 金 五 笔 FTE
1.才能:德~兼备。多~多艺。这人很有~。
2.有才能的人:干~。奇~。
3.姓。
4.表示以前不久:你怎么~来就要走?
5.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他说星期三动身,到星期五~走。大风到晚上~住了。
6.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只有依靠群众,~能把工作做好。
7.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经他解释之后,我~明白是怎么回事。
8.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程度低等等:这个工厂开办时~几十个工人。别人一天干的活儿他三天~干完。
9.表示强调所说的事(句尾常用“呢”字):麦子长得~好呢。我~不信呢!
(9)才扩展资料
相关词汇
1、爱才若渴
成语拼音:ài cái ruò kě
成语解释: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就象口渴想喝水一样,形容十分珍惜人才
成语出处:清 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卷:“读少陵诗,如见其忧国伤时;其世不我容,爱才若渴者,昌黎之诗也。”
2、风流才子
成语拼音:fēng liú cái zǐ
成语解释:风度潇洒,才学出众的人
成语出处:唐元稹《莺莺传》:“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3、宏才大略
成语拼音:hóng cái dà lüè
成语解释:杰出的才能和谋略
成语出处:宋苏洵《上皇帝书》:“若其宏才大略,不乐于小官而无闻焉者,使两制得以非常举之。”
4、经国之才
成语拼音:jīng guó zhī cái
成语解释: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外篇 自叙》:“一时莫伦,有经国之才。”
带才字的成语有一表人才、人才济济、人才辈出、志大才疏、志广才疏。
1、一表人才 [ yī biǎo rén cái ]
【解释】:表:指外貌。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
【出自】: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着你这一表人物,怕没有中意的丈夫?”
【示例】:太子波前妃生子名夫差,年已二十六岁矣,生得昂藏英伟,~。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2、人才济济 [ rén cái jǐ jǐ ]
【解释】: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出自】:《书·大禹漠》:“济济有众,咸听朕命。”
【示例】:闺臣见~,十分欢悦。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3、人才辈出 [ rén cái bèi chū ]
【解释】:辈出:一批一批地出现。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涌现。
【出自】: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元纪·世祖至元二十年》:“得如左丞许衡教国子,则人才辈出矣。”
【示例】:我们的时代是~的时代。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4、志大才疏 [ zhì dà cái shū ]
【解释】:疏:粗疏,薄弱。指人志向大而才具不够。
【出自】:《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示例】:此人言过其实,~。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5、志广才疏 [ zhì guǎng cái shū ]
【解释】:犹志大才疏。
【出自】:宋·李纲《奏陈利害札子》:“今浚之罪乃在于志广才疏,力小任重,不能谘诹良策,而专于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