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事迹材料邮递员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1、当代著名英雄`先进人物事迹

1、吴锦泉

吴锦泉,男,汉族,1929年12月生,中共党员,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天生港镇街道五星村村民。南通市年龄最长的红十字志愿者。

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

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2、莫振高

莫振高(1957年–2015年),男,壮族,1972年8月参加工作。1975年到广西民族学院(现广西民族大学)中文系学习。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原校长,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感动广西十大新闻人物。

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

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

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3、官东

官东,男,安徽宣城宁国人,1990年5月生,201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海军工程大学动力工程学院某中心助理教员。

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翻沉。官东主动请缨加入海军工程大学抢险救援分队。

6月2日抵达救援现场后,他第一个跳入水中,面对水流湍急、能见度极低的双重考验,官东首先在船舱内发现朱红美老人,他一边耐心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帮她穿戴好装具,最终成功将其救出,这是第一位被成功救出的生还者。

14时15分,官东再次下水,在机舱部位找到了船员陈书涵。面对体力严重透支,陷入绝望的陈书涵,官东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装备给了陈书涵,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仅靠轻潜装具支撑。

撤退时,他身上的信号绳被缠住,危急之下,官东割断信号绳,与水面彻底失联。官东在黑漆漆的舱内摸索近20分钟,终于找到出舱口,怎料,一个暗流瞬间将他卷入深水区,而此时,装具里的氧气即将耗尽,官东果断丢掉所有装具,憋着一口气猛地往上游。

由于上升速度过快,刚出水的官东双眼通红、鼻孔流血。面对大家的赞许,这个帅气的90后小伙儿,没有多言。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军人应有的担当。

爱岗敬业事迹材料邮递员

4、王锋

王锋,男,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

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

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王锋的事迹报道后,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5月底捐款达250余万元。2016年10月1日下午,王锋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了人世。

5、张超

张超,男,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2016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此前,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吴锦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莫振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官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王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张超

2、尼玛拉木的先进事迹

说起尼玛拉木,不得不从她的老所长桑称说起。桑称老所长现年50岁,从20岁起就在德钦县最艰苦的羊拉邮电所从事最艰苦的马班投递工作,足迹遍布四川、西藏、云南。1999年,桑称在这条路上实在走不动了,长年山区投递、风餐露宿的生活给他的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那年,他的腰都直不起来了,医生说,再走就要残废了。可邮路总得有人走啊,党的声音总得有人传啊,乡亲们总得跟外面的世界联系啊,1999年,经单位同意决定招收一名邮政投递员,于是在众多的报考人员中,尼玛拉木凭着她的认真踏实、吃苦耐劳和当地人少有的中专学历脱颖而出。
尼玛拉木服务的云岭乡面积有96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5400多人,当地居住的全部是藏族。拉木要走的邮路总长度为350公里。线路有三条:一条是顺着澜沧江顺流而上,穿过九曲十八弯的月亮湾峡谷,一直到41.5公里外的明永村,这条路来回需要行走4~6天;第二条是从月亮湾峡谷入口直上翻越雪山,经过4500米雪线,送到雨崩村,行程3天;第三条路线是从海拔2400米的云岭乡政府所在地的背后,向上走10公里山路,爬到4000米海拔的红坡村,平行投递2个村庄后,沿着羊肠小道直插只有1900米海拔的澜沧江河谷行走,顺着河谷走到13公里处就过溜索到对岸的3个村子。这条路是拉木三天邮路中最近的,行程只要2天,来回行走50多公里。这样的环境对于一名男同志来说都很难适应,更何况拉木这样一名弱女子呢?
一般人要体验四季需要一年的时间,可尼玛拉木在她的投递路线上,一天就可以感受四季的冷暖。她所走的邮路在白马雪山和梅里雪山峡谷地带,这里气候多变,在她的投递路段,一会儿要上海拔4000米接近雪线的地方,承受冬天的寒冷;一会儿下到海拔只有1900米的澜沧江河谷地带,忍受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这些还不是最麻烦的,关键是气候反差大,拉木的衣服成了问题。穿着厚厚的衣服经过峡谷时,浑身被汗浸透,爬上4000米海拔雪线后,汗还没干,湿漉漉的又冰冷刺骨。
尼玛拉木在送邮的路上总穿着一件红衣服,因为在雪山峡谷间,到处都是绿色和荒凉的灰黄色,时常在大山中行走,难免会发生意外,邮政的绿色制服容易与周围的景色混淆,只有红色最显眼,能让人们找到她。有一次她在山上因为发烧晕了过去,还是对面山上的老乡看到了一个受伤了的穿红衣服的人,才把她带了回来。
在千山万壑的投递路上,尼玛拉木不仅要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战胜各种吓人的动物以及莫名的孤独。在藏族村子里,她经常被几十条狗穷追,凶恶的藏獒发出低沉的怒吼,让人心惊胆颤,她不知自己怎样狂奔出村的,这样的情景她时常经历。在路上,拉木最害怕遇见蛇。冷不丁地爬过来一条蛇,虽然吓得她两腿酸软,可只能硬撑着跟蛇兜圈子,路过蛇爬行过的地方,屏住呼吸,浑身发怵。在荒凉的山野,走半天都难得碰到个人,四周一片寂静,拉木要感受死一般的寂寞和让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这时候,她就和自己的身影做伴,自己哼着山歌给自个壮胆。
尼玛拉木同志的邮路上,尽管条件恶劣,路途艰险,可她并没有因困难重重而停下脚步,相反,她走得更加坚定,更加果敢。 尼玛拉木经常攀爬的那条最宽处只有两尺、窄处需要侧身才能走过的悬崖小路,常遇飞石袭击。许多次她都机敏地躲过了,而2002年冬天那回,她没有躲脱,一群啃草根的山羊把石头翻滚下来,尼玛拉木稍微跑慢了一点,茶杯大的石块砸向右脚背,顿时鲜血直流,袜子也陷进了肉里!钻心的疼痛,她本能地一屁股坐到地上,双手捏住整个脚掌,眼泪止不住地流了出来!没有药,也没有包扎的绷带,她抓了一把细灰撒在伤口上,止住了血。想到老乡们还盼着手头的书信,她强忍着疼痛,又一拐一瘸向前走去!
2003年7月的一个晚上,尼玛拉木冒着大雨,踩过一道道泥石流从北线刚回到所里,所长桑称交给她一份特快专递,告诉她说:“像这样的信件时间要求很紧,拖延会误了别人的大事,要抓紧送。”尼玛拉木二话没说,不顾外面漆黑一片,大雨如柱,就要赶往需要步行5个小时悬崖山路才能到达的尼农村,她刚要出门,被所长拦住了:“不能走,我已经考虑过了,你一个人去,遇到险情怎么办?即使我们两人一起去送,也排除不了危险,与其冒险完成任务,不如选个好时机,回家休息一夜,明天一早去送,出了问题我扛着。”尼玛拉木回到家里,整夜睡不踏实,还不到早上5点钟就起身出发了,步行5小时把信件交给尼农村民小组此里农布时,汗水和雨水浇透了全身。此里农布打开一看,是朋友帮助联系了工作,时间要求紧,再晚一点收到信件,就来不及了。他们一家人望着尼玛拉木雨中远去的背影,感动得连连为她默念平安!
作为女性,尼玛拉木还要克服男同志不会遇到的情况。2001年5月,离预产期只有一个月,她照样行走在邮路上。虽说藏族农村妇女怀孕了也不肯闲着,继续做着家务活,可是看着拉木挺着个大肚子,背着几十斤重的邮包,翻山越岭,溜索过江,风里来雨里去,老所长要她休息,可她总是说:“还能坚持,再跑两趟吧!”直到临产前一个月,老所长强行“没收”了她的邮包,自己去跑邮路,她才歇了下来。可是,产后仅过了20来天,她就把孩子托付给母亲照看,靠村里好心人给奶和家里两头牦牛奶喂养,又踏上了邮路。
尼玛拉木服务的村寨在汹涌的澜沧江两岸,有一条邮路必须跨江送到对岸。由于当地条件所限,过江只能通过一条简易的锈迹斑斑的溜索,工具就是一个挂钩、一根麻绳。一个阴雨天,拉木冒着大雨来到澜沧江边,面对呼啸的狂风和咆哮的江水,拉木依旧坐上“溜索”,箭似地“飞”了出去。可能是“溜索”沾了雨水太滑,她的身体一下失去了平衡,也根本来不及“刹车”,头朝着江对岸的挡墙直直冲了过去。在这关键时刻,岸边的老乡冲上来,把她紧紧地拽住,使她过了这道“鬼门关”。可是拉木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却在问:邮包在哪里?直到看到邮包安然无恙,她才松了口气。谢过老乡,又爬起来踏上了漫漫邮路。为了乡亲们都能收到自己送去的信件和报刊,拉木一次又一次地冒着生命危险,乘上溜索过江送信。
尼玛拉木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名乡村邮递员“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风尚,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邮政事业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 尼玛拉木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藏族人民。由于藏民的名字都取相同的发音,翻译成汉语后就有很多重名的人,这给送信的拉木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一次,拉木投送一封收信人为“查理桶村达瓦”的信,可村子里有 20多个人都叫“达瓦”。拉木就挨家挨户地去问,问是不是有家人在寄信人的地方工作,从村里找到地头,再找到放牧的牧场草地,好在村里的人口并不多,最后还是找到了收信人。这以后,尼玛拉木就长了个心眼,她借和村里人拉家常,了解乡亲们谁家投亲靠友到哪里,谁家的“尼玛”去了哪个城市打工、做生意。有了自己的资料库,再遇到重名的信件,投送起来就轻松多了,有时候连派出所的警察都要来问拉木人员流动的情况呢。
每年的七、八月,学生的录取通知书最多,也是尼玛拉木最谨慎、最辛苦的时节。因为高考录取通知书是有特殊时限和要求的,只要通知书一到,就必须马上出发,投送到本人,任何人都不能代替接收。近些的村子,她随到随送,远点的就尽量加快脚步,在最短的时间里送达。一次,为了到羊咱村民小组鲁追家送一份通知书,她连闯3道泥石流,整条裤子浸满了泥浆,当鲁追从尼玛拉木冻僵了的手里接过无半点污损的信件时,不住地责怪自己使姑娘受了苦,逢人便讲:“万一姑娘在途中出点什么危险,我一家人可怎么办?”。藏民在忙完农活后一般都上山放牧,求学的孩子回到家里就变成了牧民。见不到本人,要么上山寻找,要么让村里的乡亲通知考生,约好时间地点,再次投递,这在藏区是常有的事。尼玛拉木遇到的最艰难的一次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投递花了她6天时间,她不断穿梭于乡镇和村子之间,最后在一个高山牧场才找到了这名正在放羊的考生。看着考生充满喜悦的笑容,尼玛拉木说的话很实在:“虽然我最怕投高考录取通知书,但是最最希望多些人考取。他们能上学,家乡就有希望了。”
有一年,拉木收到几封来自国外的信件,那是50多年前出国的藏族同胞寄回来的,由于长时间没有回国,地址都是按照当年的印象写的,找不到收件人。拉木觉得她有责任把这断了的线连起来。于是,她开动脑筋,搜索自己的信息库,在投递过程中四处打听,遇到年纪大的老人,拉木会特别地多问问。三个月后,拉木终于连起了这根断了50多年的线。从此,拉木又多了一件事情,不断打听藏族同胞的出国信息,为下一封来自国外的信件做好准备。
2007年,一位省外的朋友给西当完小寄来一只电子课间铃,尼玛拉木把它送到学校,孩子们第一次听到和城里学校一样清脆的课间铃声,个个都非常开心,同时把拉木看作为他们带来幸福的人。从此,只要每次她走进学校,孩子们总要围上来,看看拉木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新东西。时间一长,拉木和孩子们感情越来越深,她还自己掏钱买了书本和铅笔,给乡里的6所小学送去。逢年过节,还到一些没有劳动能力,而子女又在上学的困难户家,送去自己的一点心意。
藏家的村子大多建在山坡、山头上,交通只能靠走,出一次门不容易,为了一些盐巴、针线、药品、种子而走出山显然很不划算,尼玛拉木就利用送信之便,稍带些大家需要的东西。一次,尼农村一位60多岁的大爹拉肚子,差点脱水,就近找不到药,过路的尼玛拉木知道了,把自己备在身边的药片全部给了他,等她返回时,老人病已经好了,正守侯在路边等着答谢呢。如今,尼玛拉木的邮包成了藏民们的小药箱、针线包、和小杂货铺。拉木的邮包出名了,且越带越多,邮包也就从一个变成了三个,重量也增加到了30公斤。
由于拉木待人亲和,邮路沿途的老乡把她当作自己的亲人。乡亲们看见拉木来了,就马上围上来和拉木拉起了家常,问问外面的新鲜事,翻翻拉木的邮包有没有新鲜的自己需要的药品,充值卡等生活用品。永金老太太见到拉木特别高兴,因为自己的几个儿子都在外面工作。从儿子们上学开始直到工作,都靠拉木带来的信联系着。每次拉木都帮老太太念信,念完了新的信,老人又把以前的信翻出来让拉木念,因为老太太不识字,她对儿子的牵挂就在这些乏黄的信纸间。看着那火炉边老太太面对自己如同见到的儿女般慈祥的笑脸,拉木无比地幸福,因为在众多村寨间,又有多少阿妈们在期盼着她的到来。
尼玛拉木总是把为乡亲们多做事看作是自己的工作,
只要有机会,就尽量多为群众提供方便,尽管她更苦了,更累了,邮包更重了,可看到老百姓开心的样子,自己心里就像灌了蜜一样。 由于国家的扶持,内地免费为各自然村订阅了党报党刊,仅云岭就增加了40多份,尼玛拉木的工作压力更大了,她的常规邮路从过去的通达4个行政村延伸到了10余个自然村,虽然她的邮包更重了,可党的声音传到了云岭的村村寨寨。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原来不通公路的很多乡村都通了公路,通了乡村小客车,尼玛拉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经常搭乘汽车,遇到紧急的邮件,还让老公连夜开自家的微型车送自己去送邮件。2007年7月的一天,为了送一批雨崩的特快专递,他们连夜冒雨出发,在陡峭的澜沧江边遇到了塌方,落石把汽车挡风玻璃砸破,吓得孩子哭啼不止,但是她仍按时将邮件送到乡亲手中。她经常搭乘汽车却没有向单位提过任何经济上的要求。
2008年1月,正值风雪冰冻灾害肆虐时期,尼玛拉木不顾个人安危,背着邮包冒着风雪行走在通往红坡的邮路上,愣是把100多封二代身份证特快专递送到了每个乡亲手中,使得生活在大山里的藏族同胞足不出户,不用冒风雪,不用顶严寒,更不用多次往返山路,就可以取到自己的身份证。
2008年初,燕门邮政所唯一的工作人员拉追要解决个人问题,需要休假一个月,她一走,工作就没有人接替了,拉木听到这个消息后,向县局请示,表示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后,再顶替拉追完成工作,就这样,整整一个月,拉木奔走于相隔30多公里的云岭和燕门之间,不仅完成自己区域的投递工作,还帮助拉追完成了燕门的所有投递工作。在听说距离云岭还有300多公里的全县最艰苦的羊拉乡需要充实一个邮政工作人员的时候,她不顾自己孩子还小的情况,积极向局里申请,坚决要求到羊拉这个最艰苦的地方去。
由于认真努力工作,尼玛拉木先后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和表彰。2004年,荣获“云南省‘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2005年,荣获“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标兵’”,“全国邮政系统模范投递员”荣誉称号,2006年,荣获“云南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07年,被评为“全国邮政系统先进个人”,今年3月,荣获首届云南“十大女杰”荣誉称号,4月,她被评为“云南省劳动模范”。
在获得荣誉和称赞后,尼玛拉木身上的光环越来越耀眼,可她并未因此而自满,相反,还是那么朴实、那么平静,唯一的涟漪就是内心的感动。她说:“我所做的只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举手之劳给老乡办点事,他们却真诚地感激我!”为了更好地服务老百姓,为了更方便老百姓用邮,拉木现在已经将家搬到了“云岭乡邮电所”,她仍然是那个背着邮包穿梭于崇山峻岭间、羊肠小道上的“雪岭鸿雁”,仍然是那个把党的声音传遍藏区村村寨寨的“绿衣使者”,仍然是那个为村民送去一针一线、藏族阿妈驻足期盼的“贴心姑娘”。
以后的邮路艰辛而漫长,尼玛拉木同志肩上的责任更加沉重,可她还是那句:“只要老百姓开心,我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爱岗敬业事迹材料邮递员

3、求关于企业爱岗敬业的小故事!急!!!追加分

问题可以再问详细一点,什么企业,什么职位,环境怎样。既然是小故事,就从小事说起,比如休息时间保养单位的机器、电器或者业余时间想出为单位增加工作效率的好办法,好技术都可以算爱岗敬业。

4、我们身边有敬业乐业的榜样吗?

如果干部都象牛玉孺那样,盲目决策就会少。牛玉孺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当前,很多官员不求真、不务实,在…如果干部都象牛玉孺那样,贪官昏官就会少。牛玉孺强调,“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魏青刚”
颁奖词: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从飞”
颁奖词: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费俊龙、聂海胜”
颁奖词:谁能让全世界1/5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黄柏云”
颁奖词: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抱定赤子之心;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他是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李春燕”
颁奖词: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是迁徙的侯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洪占辉”
颁奖词: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陈健”
颁奖词:一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约束,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淡去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邰丽华”
颁奖词: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杨业功”
颁奖词: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王顺友”
颁奖词: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特别奖“青藏铁路的建设者”
颁奖词: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高原上的雪山、冻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会想念他们,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他们,是地球之巅的勇者,他们,缔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铁路!

5、有没有关于邮政女职工爱岗敬业方面的诗朗颂

城区邮递员

一只只黄绿色的鸿雁
在大街小巷展翅飞翔

装着恋人的思念百
衔着亲人的问候
带着企业的讯息
携着学子的渴望

打开了,一个个邮政小信箱
展开了,一张张欣慰的笑度脸

山乡邮递员

你背着问沉重的邮袋
(背起沉甸甸的希望)
走过岁月 走过沧桑
走过坎坷不平的漫漫长途

里面答装着畜牧业农科信息
里面装着 学孩童的期望
里面装着妻子儿女的思念
里面装着父母兄妹的牵挂

你走过迷朦回的雨答季
走过炽热的夏日
你走过丰硕的金秋
走过刺骨的冬寒

不论刮风下雨
不论雪飘霜冻
你在蜿蜒的山道上不断登攀
象绿衣信使般奋力前往……

与爱岗敬业事迹材料邮递员相关的资料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五大员

微波炉质检员

2021-1-2 19:51:22

五大员

安装预算员薪金

2021-1-2 19:51:3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