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又称比热容量,简称比热(specific
heat),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即回使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的吸收答或释放的内能。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热性质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c表示。
计算公式
q=cm△t
q表示热量
c表示比热容
m表示质量
△t表示变化的温度
q吸=cm(t-t0)
q
吸表示吸收的热量
c表示比热容
m表示质量
t表示末温
t0表示初温
q放=cm(t0-t)
q放表示放出的热量
c表示比热容
m表示质量
t表示末温
t0表示初温
Q放=mq
л=Q吸/Q放
Q吸=Cm(t-to)
Q放+Cm(to-t)
Q——热量——焦耳(J)
C——比热容
to——始温——摄氏度(°c)
t——末温——摄氏度(°c)
Q=cm△t
Q吸=cm(t-t。复) [t是指末制温,t。是指初温]
Q放=cm(t。-t)
相应的,比热容就为
c=Q吸/m(t-t。)
c=Q放/m(t。-t)
(4)比热容的计算公式扩展资料
比热容是指在不发生相变或化学变化的情况下,使某一均匀物质的温度升高1K所需要的热量。如果有1mol的东西,那么需要的热量就是摩尔热容。恒压下的摩尔热容称为恒压摩尔热容。恒容下的摩尔热容Cv称为摩尔热容。恒压下摩尔热容与温度的关系通常与多项式有关。
物质的比热容越大,相同质量和温升时,需要更多热能。以水和油为例,水和油的比热容分别约为4200 J/(kg·K)和2000 J/(kg·K),即把相同质量的水加热的热能比油多出约一倍。若以相同的热能分别把相同质量的水和油加热的话,油的温升将比水的温升大。
比热容的计算复公式一般为
Q吸=cm(t-to)制Q放=cm(to-t)。
c表示比热容。
m表示物体的质量。
to表示物体的初温。
t表示物体的末温。
(△t:物体变化温度,即t-t0)
利用比热容的概念可以类推出表示1mol物质升高1K所需的热量的摩尔热容。
(5)比热容的计算公式扩展资料
应用:
1、调节气候。
水的比热容较大,对于气候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较小,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影响很大,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升慢,夜晚沿海温度降低少。
为此一天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温度变化大,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2、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三四月份育苗的时候,为了防止霜冻,农民普遍采用“浅水勤灌”的方法,即傍晚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再把秧田中的水放掉。根据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在夜晚降温时,使秧苗的温度变化不大,对秧苗起了保温作用。
计算公式
Q=cm△t
Q表示热量
c表示比热容
m表示质量版
△t表示变化的温度
Q吸权=cm(t-t0)
Q
吸表示吸收的热量
c表示比热容
m表示质量
t表示末温
t0表示初温
Q放=cm(t0-t)
Q放表示放出的热量
c表示比热容
m表示质量
t表示末温
t0表示初温
Q=cmΔt
c是比热容,m 是质量,Δt 是温差
也可分成两条写:
吸热时:Q吸=cm(t-t0)
放热时:Q放=cm(t0-t)
其中:t是末温,t0是初温
不明可追问
可以算比热容的公式有很多,只要式子里有C就好了。不知道你是什么年纪的,最基内本的是q=cmT,我还容知道大化thermodynamics里有很多别的带C的式子,但基本都是给出C的。
嗯当然可能是我知识水平不够,至少我学到现在除了初中要求算过比热容(基本也都是给定的)以外比热容都不是计算点。
告 诉你,△T 为负数和数学没有关系,而是表示一定的物理意义,T0-T<0说明物体温度升高了,是吸收热 量,“Q放”成了负值 不就是表示吸收热量吗?其实你大可不必拘泥于这些次要的东西,只要先用温度变化的绝对值来算,最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就可以了,我来做一下这道题作个示例:
2100=cm|(70-20)|,但我不知道 比热容是多少,接下来的计算你就自已完成吗
2100=cm|(20-70)|,式子差不多,但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物体的温度上升了,一定是吸收了热量,就是这样的
你说的很对,T0是指初始温度,T是最后的温度,Q放=CM(T0-T),Q吸=(T-T0),我 的意思是说不必去分这两种情况去讨论,可以先算出数值,不必管正负,最后根据题目来判断到底是升温还是降温,到底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
热值也叫“发热量”,是表示燃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指单位质量(或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热量。工业上常用的热值单位,固体或液体发热量的单位是千卡/千克(kcal/kg)、千焦耳/千克(KJ/kg)或兆卡/千克(Mcal/kg)、兆焦尔/千克(MJ/kg);气体燃料的发热量单位是千卡/标准立方米(kcal/Nm3)、千焦耳/标准立方米(KJ/Nm3)或兆卡/标准立方米(Mcal/Nm3)、兆焦尔/标准立方米(MJ/Nm3)。
总热量计算公式:
Q=mq (其中Q表示热量,q表示热值,m表示质量)
c=Q/m·△T。
比热容的单位是复合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能量、功、热量的主专单属位统一为焦耳,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因此比热容的国际单位为J/(kg·K),读作“焦[耳]每千克开[尔文]”。国际单位或为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内的字可以省略。)。
(10)比热容的计算公式扩展资料
⒈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因此,可以用比热的不同来(粗略地)鉴别不同的物质(注意有部分物质比热相当接近)。
⒉同一物质的比热一般不随质量、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如一杯水与一桶水,它们的比热相同,即比热容为广延性质。
⒊对同一物质,比热值与物态有关,同一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是一定的(忽略温度对比热的影响),但在不同的状态时,比热是不相同的。例如水的比热与冰的比热不同。
⒋在温度改变时,比热容也有很小的变化,但一般情况下可以忽略。比热容表中所给的比热数值是这些物质在常温下的平均值。
⒌气体的比热容和气体的热膨胀有密切关系,在体积恒定与压强恒定时不同,故有定容比热容和定压比热容两个概念。但对固体和液体,二者差别很小,一般就不再加以区分。